第二百五十四章 纵容的后果
音乐圈和电影圈有什么关系?如果按照电影而言配乐是现在电影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但如果按照行业而言,可以说关系不大,甚至两个行业有的人基本零交流。 隔行如隔山,虽然都是娱乐圈的,就像文学范畴内的散文,诗歌和等,也是隔行如隔山,基本也很少不同范畴的会交集。 所谓的娱乐圈丑闻,大多出自影视圈比较多,为什么? 因为一部戏可以让好多人出镜,成本不高,还能有个印象,所以这其中的东西就比较多了。 音乐圈之所以这类的信息少,主要是受限,不是没有,是相对较少。 最多是带个人参加个节目或者带去一些商演表演,商演不是商场就是酒吧。 但是这点基本打动不了多少想要上位的人,因为这样的演出基本一辈子都难出圈,主要是音乐成本太高了。 一个有点名气的导演拍一部电影,可以安排三四个女配角,还有表演空间,有一些露脸的时长,观众也能记得住。 下部戏还能来一波,再来一些女演员,男演员,一部电影起步都120分钟,一部电视剧更是能达到1200分钟起步,这空间太大了。 而音乐呢,如果想要一个新人出彩,翻唱大概率不行,那么就做歌,做歌成本多大?编曲混音作词作曲,拍不拍MV?不拍MV,那么歌曲怎么保证别人能听到,想要快速被人听到就投流量。 成本太高,没什么人愿意去花那么多钱去潜规则啥的,而且唱歌这个东西还要十分考验唱功,即使有百万调音师,那么是否还要请百万作曲编曲作词,这些东西加一起可能只出一首歌,一首歌还不一定能火,出个专辑吧,那就看你有多少底子了。 想要做到能潜一下的,起步没个百八十万真金白银砸进去很难做到,当然,也有不花钱可以做到的,那些全能音乐人可以不花钱自己做做歌,但没必要啊,他们一首歌都能卖百八十万甚至更高,也会算代成本的。 影视圈就不同了,钱是投资人的,请角色还能给别人钱,又不花自己钱,这性质就不一样了,音乐圈基本都得音乐公司发行歌曲获利,这笔钱算的死死的,谁也别想有什么。 音乐圈的潜,说白了,以老师身份指导推荐到一些音乐公司等也是有的,但别想能潜到影视圈那种颜值和身材的,本身音乐圈就不是靠颜值吃饭的。 唱跳爱豆们也都是公司包装的,没什么话语权,但爱豆们比那些长相一般的歌手可以潜到高颜值的粉丝,就这点区别,只要潜粉丝,大概率会出事,粉丝是玩真爱的,而那些愿意被潜规则的,是玩利益的,不会和你玩感情。 影视圈的演员都有话语权,可以带个新人啥的,音乐圈带新人的难度十分的大。 陈少荣做歌给公司几人,那也是马凡和苏青竹有了名气的,没有名气的,要推新人也是非常难的,必须靠炒作之类的快速出名,还有不断投流量,前期成本投入非常大,不会轻易投一个没潜力的新人,影视圈就不同了。 陈少荣这一波算是第一次踏入了影视圈,从音乐圈跨度到影视圈,这一步他用了两年。 主要是一部影视剧制作周期十分长,而且需要前期准备太久了,音乐这个陈少荣可以直接发网上,他自己能搞定,电影他没法自己搞定。 音乐人转型影视界的不少,大多是在音乐圈发展不怎么样的,转到影视圈反而火了,影视圈转音乐圈能火的反而很少。 进军影视圈是华星一直在做的,音乐圈有陈少荣保障,反而没什么难度,但影视圈确实难,即使不能说的秘密,也只是个小的开始。 影视剧这一行,水很深,尤其是电影,陈少荣准备筹备第二部电影,需要先去拉投资人,这一点不难,难的是如何处理投资人的关系,投资人怎么才可以不干预。 现在的投资人干预太多了,某编剧说怀念煤老板的时代一直也不假,煤老板最多潜个明星啥的,但不会干预导演编剧创作。 煤老板非常尊重创作班底,知道隔行如隔山,现在是互联网公司介入,讲究收益最大化,非常依赖大数据,导演编剧基本没什么华语圈, 所以第二部陈少荣选择拍药神的原因还是华星能支付这笔钱,可以承担得起。 他要自己掌握话语权,如果药神火了,陈少荣在电影圈基本实打实有了话语权,那时候是投资人主动找他,并且妥协一些事,等着分钱。 这些投资人一切向钱看,电影是真的赚钱的行业,甚至可以拯救一家千亿企业,主要现在市场好,一部电影如果投资一两个亿能卖出去三十亿票房,那投资人就赚麻了。 这种回报率是非常高的,对于投资而言这种算短期产品了,而短期理财产品基本没这个回报率。 音乐也没这个回报,更没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