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发布一周年啦总结·感谢
来源就是,我明知道,这是一本已经注定不够完美的书,就好像本书的主角席勒,出生就带有几乎不可被治愈的精神疾病。 但是,焦虑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表现,就是完美主义倾向,俗话说就是强迫症。 有一段时间里,我坐在桌边看着桌上的酒瓶,就好像对面坐着另一个我。 那个我是残缺的,是不论用什么办法,都不可能再变得完美的,像这本,也像很多人的人生经历。 她在不停的对我说,如果你继续下去,只是给所有人徒增痛苦,就好像那些天生患有精神疾病,但却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病人一样。 别人不舍得他死,可是他也没法好好活。 内心中会有一个声音催促着你,去做一个本来应该是极端,但她告诉你,这是果断和判断力的决定。 那么当时,我又是为什么没有做这个决定呢? 因为我翻来覆去,思来想去,还是觉得舍不得。 可能很多人知道,我在某个网站的练笔之作,因为种种原因不再更新,我在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愧疚感,不是针对读者,而是针对书里的人物。 我花了非常大的力气,把他们塑造的如此鲜活,他们出现在剧情里的每一个行动,都是他们在我的脑子里自己做出来的,而不是我控制着他们做出来的。 而一旦,我决定不再进行这本书的创作,就意味着,我的孩子们死了,永远都不会再回来了。 这种感觉我已经不想再经历一遍了。 这是这本书能够磕磕绊绊的走到今天的最重要的原因,没有之一。 毕竟,在精神状态不太正常的情况下,你很难让我理智的去思考利益得失。 能够打动我的只有更极端的情感,其中就包括,我对书里每一个角色的爱。 最近这段时间里,对于贪婪的刻画可能有很多人不理解,但其实这是作者内心的写照。 为了能够继续塑造我爱的这些超级英雄们,给每个人一个最好的结局,写不下去也得写,更不下去也得更,哪怕精神状态无可遏制的滑落,也还是要写。 而要问,作者这个病是怎么痊愈的…… 你们难道以为我会说,是因为你们吗? 好吧,我知道这么说,一定能骗的某些人感动的稀里哗啦的,毕竟,本书的书评区,总是时不时的出没一些被剧情骗的团团转的小傻蛋。 但是,作为一个致力于科普心理学和精神疾病学的作者,我必须要告诉大家,使我的病情得以好转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足量的药物,没有其他任何答案。 我也曾在评论区当中看到过不少分享自己内心的创伤,或者想要向作者寻求心理咨询的评论。 但是首先,作者没有执照,所以不可能给你提供任何治疗建议,我所能做的就是告诉你,不要怕去看病。 有些人一听因为心理疾病就吃药,就觉得这是滥用药物,很离谱,但其实,可能你认为的只存在于心理和情绪上的问题,早就已经影响到了生理,只是过于低落的情绪,让你忽略了这一点,而尽早就医治疗和吃药,会让你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当然了,也不得不承认,国内在心理学这方面,发展得仍然不够完善,心理医生、心理咨询师、精神病医生,区分的不够明显,导致很多人上当受骗。 作者再说一遍,绝大多数所谓的心理咨询师是没有处方权的,他不是医生,不能治病,但是他可以安慰你。 心理医生有处方权,也可以负责安慰你。 精神科的医生有处方权,可能可以安慰你,可能不可以,有些医生,只负责进行精神疾病的诊断,而不负责进行传统意义上的“话聊”。 所以,大家不要指望心理咨询师给你开药,也不要去精神科,随便抓住一名医生,就让他安慰你。 正确的流程是,找一所正规的医院的精神科挂号,按照流程进行检查和诊断。 如果医生判断,你不需要用药,但你还是感觉很难受,那就去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然后听他开解你。 而如果判断,你需要使用药物,那么一定要遵循医嘱,而不是觉得,只要听心理医生聊两句,这个病就会自然的消失。 并且,我在书中所描写的绝大多数的精神疾病的反应,都来自于我亲眼所见。 而我会写这些内容的目的,就是希望大家不要妖魔化精神疾病,它与普通的疾病一样,有病因、病状、病理,可以治疗,可以治愈。 同时,也希望大家对于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尤其是那些长病程或是先天性疾病的患者,有足够的耐心,这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