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八六章 半导体产业成果存入社稷库
虽然接触式光刻的芯片良品率低下,单位成本高昂,但是可以尽快生产出实验性质的芯片,方便设计和改进。 然后一边测试和改进芯片设计,一边继续研发正式的投影式光刻机。 直到大公五年的时候,大明的投影式光刻机才终于定型了,目前可以实现两到四微米的生产工艺。 未来几年将逐步实现一微米级的生产工艺。 在朱靖垣前世的历史上,七十年代的tel 8086处理器,就是用的三微米的生产工艺。 八十年代中后期的tel 80386和80486处理器,用的都是一微米工艺。 光刻机的工作状态近似于印刷机。 有了光刻机之后,才能建设产业链的真正核心——半导体芯片厂。 所以在两代光刻机之后,被消息进入社稷库存档的,是一批生产出来的芯片,以及对应的设计文件。 其中最重要的产品当然是微处理芯片。 使用四微米工艺的八三型处理器,使用两微米工艺的十六二型处理器。 十六二的整体性能略微超过tel 8086。 当然,两颗处理器在构架方面基本没有任何相似性。 朱靖垣没看过8086的设计图,也不记得鞥二处理器的设计细节。 十六二是大明工匠们自行开发出来的东西。 再加上大明的计算机底层逻辑,就跟前世的计算机有着很大差异。 所以按照朱靖垣前世的典型处理器分类标准,十六二这个处理器甚至不能简单的归类某个体系中。 既与tel 86系的复杂指令集有明显不同,也不能算是RISC体系的精简指令集。 总体看上去更像是将两个方向的特性糅合到了一起。 当然,这是朱靖垣带着前世的观点,以前世标准去看待这款新处理的结果。 这个世界的微处理器刚刚形成,微处理器的应用都还没有铺开。 微处理器的指令集应该如何设计,目前也是没有形成能够让所有人信服的公论。 也没有以复杂和精简的方式区分处理器指令集类型的习惯。 不过,在朱靖垣的记忆中,自己所了解的处理器指令集发展上,似乎出现了不同指令集互相借鉴的情况。 Intel和ad理论上都是复杂指令集,但是他们很早就开始借鉴RISC的思路。 理论上应该属于简单指令集的ARM体系,也随着市场需求越来越复杂而变得越来越复杂了。 ARM的指令标准长度都可能要守不住了。 大明现在是以功能为导向,不明确追求某个方向上的极限,摸索着构建自己的指令集体系,似乎是殊途同归了。 所以朱靖垣也就没有对处理器开发做出直接干涉。 排在微处理器之后入库的芯片,是采用相同工艺的账表芯片,也就是朱靖垣前世熟悉的DRAM内存。 在目前的计算机发展阶段,账表芯片重要程度远比后世要高。 Intel其实就是做内存起家的。 大明负责生产账表芯片的工厂,在大公五年完成了六万六千五百三十六字账表芯片的量产。 按照1024进制折算一下就是64K。 不过前世一个字节是八个比特,大明一个字卦是十六爻数,这个64K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128K。 账表芯片后面,是小型化的“数据仓库”,也就是缩小后的机械硬盘。 机械硬盘基本上是纯机械结构,是比较吃工业生产精度的产品,现在的大明在这方面有优势。 工部按照朱靖垣的提醒,设计了采用飞机机翼原理的飞行磁头,大幅度缩小了单位容量的硬盘体型和重量。 保险柜纳米大的硬盘的最大容量,已经可以做到一亿两千万字以上了,也就是128M。 不过设计的个人微芯片小型个人计算机体型尺寸有限,暂时只装了一块一千六百七十七万字的硬盘,相当于16M。 硬盘后面是显示器、机箱、主板、键盘、鼠标等配套设备。 以及将他们组合起来,形成的一个整体设备,微芯片个人小型计算机。 小型计算机的介绍,被汪莱交给了朱迪钚。 在社稷库内部,专门存放和展示微芯片计算机设备的大厅,摆放计算机的平台旁边。 朱靖垣面带微笑,看着自己的儿子打开了机箱侧板,有些紧张也有些兴奋的介绍计算机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