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章 河北百姓的救星——林教头!
/br> 李彦微笑:“柴大官人是一片好心,只是世道唯艰,不得不谨慎一二。” 柴进心头一暖:“林兄所言极是,事不宜迟,我们用完膳后,就召集各乡议事?” 李彦提议:“最好将大家召集,一起吃早餐。” 柴进先是一怔,他以前和门客都是分开吃的,但仔细想想,又觉得这才是应当,赶忙道:“好!好!” 很快,清池五村的保正和保丁们,都聚在宽大的后院中,摆上了三十几桌,三百多人一起坐下,倒也壮观。 李彦注意到,在这群汉子里,史文恭甚至不是保正,而是一位保丁头领。 保正除了武力,还要在村中有威望,能服众,保丁就是纯粹的民兵了,以这位的武艺,实在不得志。 但仔细想想,如果原著里的卢俊义没有出众的相貌和家世,混得怕也是和史文恭差不多,空有一身本事,却只能卖于地方豪强,得一个教头之位。 史文恭的胃口很好,大口吃着羊羹,满满的一大盆,对于贵人来说大早上的吃这个未免太腻,他却觉得正好,因为乡民都是一日两餐的,吃下去要顶一天饿,而他要打熬气力,习练武术,更是极容易饿的,能有柴家庄提供的早餐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正埋头吃着呢,就听到一道清晰的声音传入耳中:“相信诸位都听过澶渊之盟,也知道因为这个盟约,宋辽两国之间,百年没有开战了。” “而百年之前,辽国的太后和皇帝,亲自率领二十万大军南下,进入河北境内。” “他们第一个战略目标是定州,结果忌惮于驻扎其中的十万宋军,很快调转目标,攻向瀛州,瀛州就在沧州的西边。” “为了攻下瀛州城,辽国的太后和皇帝亲自擂鼓,鼓舞全军士气,主力更是集中于城下,日夜不停的攻打,还兵分多路,散在城外阻截援军。” “然而这样的攻势,在激战了十多天后,依旧未能下城,辽军只能灰溜溜地撤走。”cascoo.net “连连受挫后,辽军有意避开河北重镇,即使攻打洺州、攻打大名府,也都没有成效,只能一路南下,抵达澶渊,展开决战。” “后来发生什么,想必大家也都清楚了。” 乡兵们有的听着,有的目露茫然,有的对付碗里的食物,但基本没什么回应。 别说保丁了,就算是保正,都是基本没有文化的,与辽国签订的盟约,他们知道,百年的和平,他们也知道, 。但百年前两国开战的细节,他们不知道,也没有兴趣知道。 那个时候宋军守城多么勇猛,让辽人二十万大军一路南下,没有拿下任何军事重镇,与乡人何干? 说得直接些,他们根本不关心大宋与大辽如何如何,甚至不关心大名府和瀛州,他们只关心自己的乡里,只关心自己的亲人和田里的粮食。 但接下来,那道声音所说的话,终于令乡兵勃然变色:“从整体的大局上,辽人倾尽全国之力发动的攻势,其实没得到什么收获,但他们对于河北境内的伤害,却是可怕的。” “辽军一路南下,长驱直入,粮草从哪里来?人吃马嚼,二十万大军啊,算上为士兵配备的家丁,实际人数肯定更多。” “辽人是在河北就地劫掠,屠杀无数,才供养了全军,持续了整场大战!” 这一刻,不少人停下了口中的咀嚼,就连史文恭的头都抬了起来。 他们还真的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么一个问题,直到此时才意识到,澶渊之盟签订的背后,是河北百姓的血海深仇,被轻松地抛到脑后。 如果说这是战争中不可避免的事情,接下来的话就更加寒心了: “澶渊之盟后,两国息兵,礼尚往来,互使共达三百多次,辽朝边地发生饥荒,大宋会派人在边境赈济,当年真宗崩逝的消息传出,辽圣宗也‘集蕃汉大臣举哀,后妃以下皆为沾涕’。” 后半句话大部分人都没听懂,但前半句已经让乡兵的呼吸粗重起来。 百年和平……呵,好一个百年和平! 和平的是汴京,和平的是南方,而不是与辽人接壤的北方! 辽国饥荒,官家大度,接济辽人,那大宋的百姓被辽人杀害时,他们又在何处? “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确实不可挽回,但这份血海深仇,不可忘却,我相信你们也不会忘记!” “因为辽国又宣战了!” “百年是一段很长的岁月,长到百年前西贼都没有立国,长到一家人已经成长了六七代,但百年并不会改变辽人的习惯,他们此番入侵,依旧不会自带粮草,然后会利用骑兵的速度分散,在各个村落搜刮肆虐,以供大军所用……” “而以单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