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6章:河北秦军
第1976章河北秦军
支援司州的河北秦军的成分很复杂,共由五个部分组成,分别是
李靖的三万北海军。
张辽的七万秦军主力军。
萧衍的三万赵国降军。
张郃的三万韩国降军。
以及韩信的四万韩赵混编降军。
这二十万大军当中足足有十万是降军,其实萧衍和张郃的六万大军是直接投降,而韩信的四万大军则是全部由战虏整编而来。
所以可想而知,十万秦军和十万韩赵降军,所组成的二十万河北援军,在综合战力方面肯定是比不上唐军的。
韩赵两国也都不是弱国,士兵的综合素质并不算低,只是因才投降不久的缘故,士气低落,这才拉低了全军的综合水平。
但韩赵降军的训练底子还是在的,整体上并不会比唐军差太多,并且庞大的军队数量也弥补了士气的缺点。
在出征之前,这二十万大军都分散在河北各地,而随着秦昊的一声令下,五支大军宛若长蛇般向河南行军,并最终在黄河北岸会师一处。
作为二十万河北军统帅的李靖,本以为这次行动是件美差,毕竟肆虐司州的唐军,兵力最多时也不过十五万,而以他的二十万河北军,再加上司州本土的数万大军,击败唐军绝对是件轻而易举的事。
可让李靖没想到的是,在军队调度方面却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仅离开冀州就花费了近一个月,这要是抵达洛阳还不得再走一个月啊。
到时洛阳还在秦军的手中吗
河北秦军的行军速度会这么慢,其实是由各军人数不一、素质不一、速度不一等多种因素造成的。
另外,李靖、张辽、张郃、萧衍、韩信所属的五支军队,始发地的位置各不相同,行军的距离自然也不同。
张辽的主力秦军走的最快,李靖北海军稍慢,而十万降军不但慢若龟速,还因为各种破事耽搁行军,直接影响了整体行军速度。
对此,韩信、张郃、萧衍三人虽也着急,但也没什么好办法,在加上自己又不是主将,事不关己,自然是听之任之。
眼见浪费的时间越来越多,这下李靖再也坐不住了,于是采用了郭嘉的提议,直接给诸将下达死命令,必须要在月底于黄河北岸会师,否则全军都要受罚。
不得不说,郭嘉的这个提议有些损,不过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
各部主将都不想受到惩罚,自然是严厉的督促士兵,强行加快行军速度,搞到底层士兵怨念满满,当然这些和李靖郭嘉都没关系。
当二十万河北援军,正式在黄河北岸会师时,秦昊早已在发起灭汉大战,并且都占领了将近半个幽州了。
会师后,李靖立即发起渡河,可各部统领却因谁先谁后吵的不可开交,这时他才发现军中骄纵轻敌之心竟如此泛滥。
在河北秦军众将的眼中,近三十万大军对付李唐十三万,是一场不可能会输的战争,所以唐军在他们眼中就是一笔笔功勋,还未开展就向着怎么争抢战功了。
二十万河北大军之中,以降军立功之心最为迫切,韩信、张郃、萧衍三部都想率先渡河,抢下这南下以来的头功,好稳定自己在秦军之中的地位。
李靖虽理解降将们迫切立功的心情,但却不能明着偏袒于他们,毕竟这会引起主力将领们的不满,尤其是副将张辽。
降军想要功劳,主力军就不想吗
李靖虽为河北军主将,拥有二十万大军的指挥权,但真正的直属部队却只有三万北海军,而作为副将的张辽却手握七万主力大军。
李靖在河北大战中的功劳虽大,但之前毕竟只是一郡太守,军中不服他的人大有人在,张辽自然也是其中之一。
作为两大副将之一的张辽,既不却资历也不缺功劳,怎奈李靖的表现太过于抢眼,这才于主将之位失之交臂。
张辽心中虽也对李靖极为敬佩,但不代表他就彻底服气了。
不想当主将的副将不是好将军。
张辽也想证明自己不比李靖差,又怎么可能放弃头功的机会呢。
所以,李靖要是将头功给降军的话,虽能得到十万降军的支持,但也会引起以张辽为首的主力军的不满。
毕竟降军的数量虽多,但明显主力的战力更强,这对于李靖来说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就在李靖左右为难时,郭嘉在此向李靖献计,让主力和降军共取功勋。
郭嘉言,唐军得知二十万河北军,即将抵达司州的消息后,心生畏惧之下,极有可能不战而逃。
为了不让洛阳的唐军逃走,可将全军骑兵集中起来,让骑兵先行渡河赶赴洛阳。
河北军五部之中都有骑兵,集中起来可得四万骑军。
唐军若逃,可令骑兵追击,若没逃,可于城外游斗,以分担洛阳城的压力。
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