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回到过去当学阀 > 第一百四十九章 “卖”官

第一百四十九章 “卖”官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了建学校,我看后面还有别的安排,像是修路,建医院,办礼堂什么的。” “这是谁把消息传出去了,我可记得告诉的人不多啊。”陶行知把身子支在铁锹上,好奇道。 “谁告诉我的这个不重要,只要当地的百姓子女能上得起学就行,不要忘了咱们的主要任务。”程诺喝完水用胳膊在嘴上一抹,就把水囊递给陶行知:“相较于传统教育,新式教育费用反而偏高。 虽然咱们这所小学在筹备当初,是为了给那些无家可归的孩子们准备的,但后来想到这类孩子终究只占农村的一部分,便扩大入学指标。可这并不意味着咱们就能利用这个机会,去这些家长们身上赚取高额学费。” 陶行知接过水囊喝了一口,脸上略带回忆:“从前寒士读书,无所谓学费,且书院膏火,尚可略资以津贴家用。如今举学中田产,悉数归学堂,而学生无论贫富,一律取费,且膳宿有费,购书有费,其数且过于学费。 即便是千金之家,亦是吃紧,所以入学者寥寥无几,与兴办教育目的相悖。既然咱们科学院办了学校,就不会走他们的老路,有我们自己的打算。” 程诺对这种现象忧心忡忡:“学校的设置既偏于都市,学费的征取,更使中等以下社会人家无力送他的子女就学。科举废,学校兴,这不免带有多少贵族教育的意味,这倒是科举时代想不到的。” 新式教育的推广,初等学堂教育尚难普及,高等教育更令平民望而兴叹。 在竺可桢担任浙江大学校长时,也曾发出感叹,说今日高等教育,几乎全为中等阶级以上子弟所独享。中人之产,供给子弟毕业高中已甚艰辛,至于大学学生,每年非三四百元,不敷应用。 因经济关系,不能享受高等教育之子弟实占全民百分之九十九以上。 至于贵族味道,则是指新式学堂,除了增加乡民的上学费用,教学内容与实际也不适用,与农民的需求产生“错位”。 这种情况伟人在青年时就曾指出,表示乡村小学教材,完全说些城里的东西,不符合农村的需要。小学教师对待农民的态度又非常之不好,不但不是农民的帮助者,反而变成了农民所讨厌的人。 而最令农民失望的是,接受了新式学堂教育的农家子弟,在乡村社会不仅“学无所用”,其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也开始变得与乡村社会格格不入。认为它是替另外一个城市社会培养人才,而不是替农村社会培养人才 当然这种情况在后世也是一样,学生读的书越多,回到农村老家越是格格不入,似乎一切与农村社会都不匹配,小时候是生己养己的家,长大后却变成了故乡。 面对这种情况,陶行知有些愤慨:“我时常也在思考,看乡村小学内部的办法,哪一点是适合于穷人的?哪一件是适合于乡村的?乡村小学为什么不放农忙假,而要依照部令放寒暑假? 为什么教材的内容不合适乡村生活实际的需要,而要和城市学校是一套?为什么课程安排是为少数人准备升学,不愿得到大多数人的需要。” 程诺点头道:“虽然咱们现在办的小学教育眼下是不收费的,但中途肯定会有流失,即便我们一路跟着他们办到中学乃至大学,能坚持到最后的肯定也是少数。所以小学阶段,我们务必提高重视。” 眼下的现实社会要更加残酷一些,像那位大爷坚持送小辈过来读书的人并不多,所以程诺打算在培养他们文化课的同时,也想着结合中华职业教育社,让这些学生们有着一技之长。 并且往工业方面培养,使之成为国内第一批高素质的工业工人,以便支持未来工业的发展。 对此陶行知也在感慨:“尤其是那些受过新式教育洗礼的乡村小学教师,再也不愿过农村生活,不安心低微待遇,或一时找不到职业,暂时苟安一下,有机会便走。身在乡村而心在城市,根本没有怀恋乡村的精神。” 程诺对批评老师的观点非常不赞同:“一味跟人才谈理想抱负,未免有些残酷。别人虽然管不了,但在我们这里,一定会给予那些乡村老师足够的薪资待遇,精神上有讲究,物资上有补偿,这是他们应得的。” 陶行知反驳道:“这个观点我不赞同,我们这些农村工作者应该对农村怀揣着‘爱’,是一种不去追求奢侈、甘于奉献农村的精神,只有‘爱’,学子们才不会随波逐流,才会勇敢走入乡村,知难而上,乐于为农民服务。” 程诺摇摇头,解释道:“你这太理想化了,农村是复杂了,并不总像书本中写的那么淳朴。咱们打个比方,若是一位寒窗数十年的学子,怀揣着你说的‘爱’,大学毕业后回到农村去当老师,拿着勉强果腹的薪资。 嘴上跟家长们说读书有用,读书让孩子成才,这时候肯定会有家长去问,如果真的有用,你回来教我家孩子读书,为什么只拿这点钱,是不是故意哄骗我家孩子,你说这时咱们老师该如何回答?” 面对这种诘问,陶行知一时语塞,不知该如何回答:“可以告诉家长,我们因为对农村的爱,这才选择回来,帮助更多孩子走出农村,来看看外面的世界。” 程诺摇头,叹了口气说道:“陶先生,你不觉得跟农民讲爱,是不是有些不切实际?原本咱们新式教育在农村的口碑就不好,这话真要说出口,恐怕名声上面又要大打折扣。” 陶行知反问道:“那你说,咱们如何做?” 程诺笑道:“要我看,就是给予这些老师们足够的待遇,并不一定要特别好,只要能成为农村最好的那一批就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