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 > 第九百二十三章 对敌议事

第九百二十三章 对敌议事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对于燕赵之地的粮食流通,兵部之中皆有备案。

李澄光仔细一算却发现事情不简单。

王华当即提出反对意见,“赵王既然决意起兵,定然不会是仓促行事,他必然是通过别的途径收买了粮食。”

“可粮食不会凭空出现,草料还好说,赵王可以从北境获得,但是粮食作为战略物资,大小粮商在我兵部皆有备案,不可能有粮食多余。”李澄光否认道,“且,我之前与杨侯也曾探讨过这个问题,杨侯的意见与我一致。”

数据只能伪造,不能骗人。

但数据本身没有问题,从数据得出的结果自然不会有问题。

杨清源一直是这样认为的!

这场会议虽然杨清源不在,但是他的存在感却很高。

“李尚书可以确认?!”王华闻言也是轻轻捻须。

“这是自然!”李澄光对于自己的业务水平很自信。

户部尚书也开口赞同道,“李尚书所言不错,这几年的粮食产量,户部有详细的记载,赵王或许能够赚到钱,但粮食是变不出来的。”

吴克明迟疑了一下,“会不会是赵王花费巨资从北乾购置?!”

李澄光摇头否认,“北乾本就不是产粮大国,近两年的也不算好,一直向我大周购买粮食,才能保证其国内粮价的问题,不可能舍本逐末为了点小利去出卖珍贵的粮食。”

粮食这东西,平时看不出来,只有缺的时候,才会感受到其珍贵。

靠着大周的粮食贸易,北乾才能稳定局面。

否则一旦缺粮,就以为民变。

再多的金钱,在国家稳定面前都是浮云,北乾是绝不可能出卖米粮的。

麟德天子提议道,“要不要让都察院再查查粮仓,看看有没有人私自倒卖粮食……”

突然之间,十三愣住了!

是了,近年虽然没有什么粮仓失窃的事件,但是永安十九年年末之时,大周可是爆发了惊天一案。

京畿五大粮仓,除永济仓外,其余四仓一夜之间全部起火,其中的粮食被烧得一干二净。

这是十九年第一大案,也是杨清源所办的第一个案件。

案件从李百两这个拥有庞大的私人船运队的最大私人船商开始,蔓延至京畿地区官仓的负责人赵德汉,漕运御史钱亮平,漕帮的挑夫、民工,最后查到当时的京城首辅安云山。

安云山是当时京城之中最大的银商和粮商。

此刻多亏了杨清源抽丝剥茧,追回了部分的粮食。

但还是有近三百万石的粮食,最终消失在朝廷的视野之中。

这个案子和公子羽有关,杨清源和暗六部在追查青龙会的时候,曾经想探访这一批粮食的下落,但却毫无踪迹。

随着赵羽之死,青龙会覆灭,这些粮食就像是消失了一般。

“陛下!?”王华等人也发现了麟德天子的异样。

“诸卿,可还记得永安十九年末的事情。”麟德天子回过神来,神色复杂地问道。

“那是我大周粮仓第一大案,四仓被烧,多亏了清源……”王华说话之时也顿住了。

在场众人都反应了过来。

粮食,永安十九年的粮仓案中消失的粮食,至少有三百万石。

“这也不对啊!”吴克明摇了摇头,“我大周存粮的保存期限,三年便是极限。不可能再多了!永安十九年消失的那批粮食恐怕早就不能食用了!”

但王华神色复杂地摇了摇,“吴都督不掌粮草,或许不知,但可曾听闻昔日淮阴侯任治粟都尉事?!”

军政分离,带兵的将军不能去干涉粮仓,自然不会知道粮仓的运行。

但是淮阴侯的事迹,是任何将军都耳熟能详的。

“本督自然知晓,淮阴侯任治粟都尉,仓廒米粮,日久且朽,出陈易新,以济民用,公私两便……”

说到这里,吴克明也说不下去了,在场的众人也都明白了。

若是赵王在永安二十年得到了这批粮食,便可以在永安二十年消耗这批粮食。

而原本永安二十年所生产和收买的粮食可以保存到永安二十一年。

推陈出新,如此反复。

那一批永安十九年的粮食,在一次次循环之中,便来到了麟德三年,成了赵王的军粮。

三百万石粮食,就算赵王府库里没有别的粮食了,也足够支撑赵王一年的战争。

更别的燕赵之地的府库中,也有不少的存粮。

赵王短时间内,是绝不会为了粮食发愁的。

“看来只能正面交锋了!请陛下下旨平叛!”没什么存在感的内阁首辅钱牧谦率先躬身行礼。

“请陛下下旨!”

众臣一齐请命道。

“王华,拟旨!擢原御林军大都督吴克明为冀州节度使,提御林军二十万,东进冀州,对抗赵王叛军。擢龙武军大都督曹雪阳,为并州节度使,谨防赵王偷袭并州。擢天策军大都督李承恩,为凉州节度使,行军大总管,统领天策军及云中都护府一切兵马,一旦赵王有所异动,直取幽州!六军都督府即刻起成立对赵王作战的参谋部,开赴前线,分析战局,为三路大军提供支持,圣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