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0章、援军杀到
样的情况之下,方小悦随即回山谷召集了县兵,与回归的两百县兵汇合之后,便赶来大营报道。 当然,山谷里还是钱遇水坐镇。 李真书倒没有将这四百县兵当成炮灰使用,而是让方小悦自立一营,作为机动力量,待到战时,与李真书的亲卫营固守中军。 对于李真书这个决定,方小悦也没有什么异议。 他也不是那种闻战而喜的勐士。 要知道在之前追杀铜达斯汗的战斗,县兵也损失了十多人。 如果可以的话,他也不愿意再让县兵损失了。 大半天时间之后,大河省援军尽数拔寨而起。 上百名斥候骑兵分散开来,作为前导侦察,探查蛮族骑兵的去向,大军缓缓而行。 实际上没两天时间,大河省援军就得到了白山省援军传来的情报。 西宛蛮族铜达斯汗部在铁头山谷遭遇白山省援军伏击,是役,铜达斯汗部大半被歼灭,只余铜达斯汗带着七千骑转身突围而出。 得到这个情报之后,大河省援军立马就收拢行军状态的部队,就地扎下营寨,加派更多的斥候骑兵前往探查蛮族骑兵的去向。 李真书的谨慎并不是胆小。 虽说那铜达斯汗战败而逃,只有七千骑兵。 但大河省援军总归是以步兵为主,如果一个不小心,被那七千蛮族骑兵突袭的话,恐怕会损失惨重。 当然,这也是步兵对上骑兵的坏处所在了。 步兵不管胜利多少次,想要彻底围剿骑兵,难度很大。 而骑兵只要足够谨慎,不落入绝地之中,总能够逃出去,并且追击的步兵一个不小心,被骑兵一个反击的话,很难说步兵不会杀得溃败。 实际上李青书的命令很正确,就在营寨扎好的时候,外出的斥候骑兵就带回了与蛮族骑兵遭遇的消息。 不过那铜达斯汗似乎被打怕了,在发现了大河省援军之后,并没有发动进攻,而是远远缀在营地远处。 当然,这也不奇怪,在刚刚经历一场惨败之后不久,这些蛮族骑兵的士气恐怕已经衰落到了极致。 就算那位铜达斯汗驱赶这些蛮族骑兵去攻打大河省援军的营地,那些蛮族骑兵恐怕也会反对,甚至于如果铜达斯汗将他们逼急了的话,这些蛮族骑兵索性弃他而去,四散而逃都是有可能的。 毕竟蛮族可没有大泽国那种道德礼仪束缚,有的只是武力震慑。 金鲁汗之所以能够成为西宛蛮族的大汗,不就是因为他控制着草原上最多的部落,拥有最强的武力吗? 总之,在这样的情况之下,铜达斯汗只能先稳定军心,然后再慢慢图之。 双方就这样僵持了下来。 大河省援军也不敢将大军随便开出营寨,去追击蛮族骑兵。 而蛮族骑兵也不敢去攻击坚固的营寨。 李青书倒是让道官给白山省的援军发出了信息,要求两军合围蛮族铜达斯汗部。 可偏偏就在击败了铜达斯汗部之后,白山省援军就接到西北军发来的请求,除留下三千人马驻扎铁头山谷,防止铜达斯汗部逃出之外,三万两千人的主力已经北上,准备打金鲁汗一个措手不及。 这个消息让李青书差点没暴跳如雷。 实际上,方小悦也知道,白山省援军之所以这么做,无非就是为了抢功罢了。 原因很简单,现在大泽国能够在击败西宛蛮族一事上起作用的就只有三支军队。 西北军,白山省援军,大河省援军。 而西北军是没可能抢到首功了。 西宛蛮族入侵,丧师失地的罪名还挂在西北军头上呢。 因而西北军就算是将金鲁汗部击溃,朝廷也不会将首功给西北军。 而白山省援军在这方面的优势就很大了。 先是于铁头山谷击溃铜达斯汗部,灭敌一万六千。 如果接下来能够与西北军配合击溃金鲁汗部,甚至于将大泽国的心腹大患金鲁汗斩杀或者俘虏的话,那么首功必然是白山省援军的。 至于大河省援军,即便是将铜达斯汗部剿灭,最多也只是个次功,或者三功罢了。 再说了,白山省援军将三千兵马驻扎在铁头山谷,恐怕也是有用意的。 等大河省援军抵达铁头山谷,这三千兵马随便想办法拖延一些时间,也能够让大河省援军赶不上最后的决战。 再说了,有铜达斯汗七千多骑兵在侧,大河省援军敢不管不问前往铁头山谷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