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 镇朔将军与长伯孰优孰劣
他面色一正,又接着朗声喝道:“望诸公阵前效命,奋勇击奴,不负皇恩浩荡!” 吴三桂、陈九皋、曹变蛟、王廷臣、祖大乐、陈仲才等一干总兵副将,齐刷刷单膝跪下,一脸严肃地抱拳喝道:“末将等必定阵前效命,奋勇击奴,决不负皇恩浩荡!” 洪承畴对大家的反应十分满意,也再无别话可言,便对他们挥手道:“各自归营准备去吧,到时依中军帅令,各尽其力,用奴贼之血来上报国恩!” “……用奴贼之血上报国恩……” 众将又是一阵齐声大喝,竟引得中军帅台下值守将士,也跟着大喝起来,久久不息。 ………… 而此刻,宣府总兵官、镇朔将军张诚也没有睡懒觉,他虽然表面上对于蓟辽军在女儿河畔的军略,并不感兴趣。 但那其实都是做给外人看的而已,就算他不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大明男儿,可终究还是汉家人,中华民族的血脉精神早已深入他的骨髓。 即使是出于汉家人的血脉理念,他也不会希望洪承畴在这一战中有所闪失,他更不希望这一战让鞑虏获胜,从而使其尾大不掉,祸害汉家人数百年。 天都还没有透出一丝光亮的时候,他就在张成芳、张明远的陪伴下,再次登临黄土岭最高处,站在这里凝神望着北面还是黑色的苍穹。 他似乎能从远方那漆黑的苍穹,透出的点点灯火余晖里看到希望。 是的,那确实是一点点的希望,只不过这些希望的星火还太过分散,待到他们最终汇聚成一大团的时候,必将能照亮整个苍穹。 不,应该是照亮整个世界! 黄土岭的正北方,就是小凌河自东向南的拐弯处,现在大同镇军马正在总兵王朴的率领下,在那处地上结阵驻营。 而张诚所看到的点点灯火余晖,也正是大同镇军马的营火,此刻天还没有完全亮起,太阳也只是探出一个细边,却欲迎还羞地不肯露出全貌。 整个大地仍然处于朦朦胧胧的黑暗状态,所以,大同军的营火也还没有熄灭。 而随着太阳在东方的天际,懒洋洋地一点一点升起,但凡太阳微光能照射之处,营火也随之整齐暗去。 这一切是那般的井然有序,丝毫不见杂乱,虽然还有宣府骑兵与车营将士,与大同镇兵马一起驻营。 但张诚仔细观瞧了好一会,仍未见其营火熄灭时显出杂乱之状,即使是随军民夫杂役那边,也比往日更为整齐了许多。 放下手中的千里镜,张诚已略显风霜之色的英俊脸庞上,也现出一股暖心的微笑。 “看来,大同军也在这一场辽东战事中,锤炼起来了,但愿经过今日这一战后,也能成为一支强军。” 此刻,张诚的心头泛起一股奇异的感觉,他记得在原本的历史上,王朴那可是出了名的逃跑将军。 他依稀记得在自己曾经学过的历史中,就是这一场松锦大战,当明军被奴酋黄台吉截断退路和粮道后,可是王朴第一个引军趁夜奔逃而走。 他虽因此而免于战死疆场之上,可却被大明朝廷以首逃之罪,斩首弃市,终使身首异处,家族蒙羞! 然此次出援辽东,其人及大同军在战事中的表现,却显得十分可圈可点。 张诚不由暗叹:“或许,这就是所谓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吧!” “父帅,听营号已到开饭之时。晨风寒凉,咱还是早些回营吧。” 就在张诚满脑遐思之际,中军亲将张成芳上前提醒他,该回营用早饭了。 他只是淡淡说了声:“知道了。” 然目光却仍是注定着前方,他看向前方那一点一点亮起来的广袤大地,双目习惯性眯起,无数记忆,就犹如走马灯一般,在他的脑海中不断闪过。 张诚还牢记着自己曾经的誓言,让中国之地成为一片桃源乐土,让历史上的曾经的种种遗憾,都不再发生。 而今次的松山之战,便是他的诸多遗憾之一,他已然决意要将之改变! ………… 蓟辽总督洪承畴在各将退去后,也是一般的心潮起伏,难以安定下来,他在中军大帐中来回踱步,却仍是久久不见平息。 最后,他还是决定出外走一走,或许吹一吹微凉的晨风,可以排遣自己紧张的心情,抚平自己此刻激荡的心潮。 他带着亲信幕僚谢四新、李嵩几人,还有一些亲兵护卫,下了帅台后先是在营中巡视一番,接着又来到行辕东侧的另一处山包。 这里有一条山溪自石门山流淌而下,可到了这里水流已是若有若无,不过即使如此,这边的晨风也比别处更寒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