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将军鱼
食物吃。 所以沿海的渔民们大多都十分贫穷,真可谓是守着金山而要饭吃啊! 而在内陆地带,鲜鱼又都是很贵重的,如此一贵一贱,确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正是有鉴于此,张诚才忽然灵机一动,忆起了在后世偶然看过的一些关于鱼干资料,提出了一种制做方法。 那便是将鲜鱼处理掉内脏后,用大锅煮烂,再晒干,这样处理后的鱼干,很易于保存,就算在炎炎夏日,最少也可以保存一、二个月之久。 这很有点类似后世罐头,或此时肉瓷罐的处理方法,只是就地取材,又在制作上简单方便许多。 此法一出,立时就在河口这一带,引起很大的轰动。 要知道,此时沿海地带虽也有一些鱼干生产,但那也都是将捕捞上来的鲜鱼,直接放在渔船上晒干,并没有形成大规模的晒鱼场所,以及固定的产量。 而且这样的鱼干制作出来后,在炎热的夏日同样保存不了多久,还有就是其色泽也不佳,还有容易生虫等毛病。 鱼干要想保存长久,就需要大量的使用到盐。 而在这个时代,盐巴又都是很昂贵,那些穷困潦倒的渔民们又哪里舍得大规模使用? 就算某些商人有这个财力,然有盐的鱼干,等若购买的百姓,吃肉的同时还能吃到盐,不但与官府的盐政相冲突,还触犯了庞大的盐商利益集团。 真若有人敢做,恐怕到头来,连自己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所以,这几千年下来,沿海渔民们虽守着宝山,却一直在贫穷边缘苦苦挣扎,庞大又丰富的海洋资源总是得不到充分利用。 现在张诚提出来的方法,虽然说起来很简单,但其中也有同样的风险,只不过他将总督、总监军、辽东巡抚,以及身处辽东的各镇总兵大将都圈拢了进来。 如此,以洪承畴、张若麒、邱民仰等官,再有吴三桂、王朴、陈九皋等各总兵的势力保护,他们即使触动了一些利益集团,他们也要思量思量。 毕竟现在云集辽东的十大总兵,那可是大明最后,也是最强的武力存在,什么样的利益集团又敢在这时对他们出手? ………… 试想一下,张诚所提出的鱼干制作之法,若能够大力推广开来。 非但使得大规模的沿海水产品得以进入内陆,这里无数渔民得到生计而能饱食,还可以活民无数,至少沿海的百姓,再遇到灾荒之年时,吃鱼总比吃树皮草根要好吧? 当然,这种巨大伟大的历史意义,此时很多人想不到。 其实,最早的时候,张诚只是想借此来缓解自己军中对于肉食荤腥的需求,可没有想到宣北商人们的嗅觉竟然如此灵敏,立时窥到这其中蕴含的巨大商机。 在大明朝,养猪养羊养鸡养鸭养牛什么的都很难,毕竟受技术的限制,对于牲畜和家禽的疫病根本无能为力。 现在除了张诚在宣北推行集体农庄的方式,大规模集中喂养之外,其余各地还都是农户们各自散养,数量很是有限。 不过,这个时代的海鱼资源,却可谓是无穷无尽,虽也有鱼季之说,不过庞大丰富的鱼类资源,显而易见是不会缺乏的。 想一想,每年庞大的鱼干制作出来,这其中利润是多少? 不说别的,单单在辽东,如今驻扎的这数十万明军,需要的鱼干数量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保安卫顺隆昌牛马行的东家杨万金,独石口四海车行的徐清逸二人此时正在松山,他们二人是代表宣北商帮运送辎重前来锦州前线。 此时,他们二人便亲自登门拜访张诚,代表宣北商帮提出了自己的意愿,他们愿意与张诚合作开展鱼干生意。 除优先供应宣府军,以及驻扎在松锦一带的大明各军的鱼干外,他们还打算将这种鱼干贩运到大明内地各处销售。 而且他们连这鱼干的名字都预先想好了。 “将军鱼”,他们就打算这么称呼用张诚所提方法来制作的鱼干,这其中自然有。 不只是宣北商人,在如此巨大利益的诱惑之下,身在辽东的诸多官将都是蠢蠢欲动起来。 张诚又并非是不会做人,何况他宣北各处工坊中更 有大批商品,在大明各地都是十分的抢手,并不缺少赚钱的门路。 于是,他便主动找上了蓟辽总督洪承畴、总监军张若麒、辽东巡抚邱民仰等人,言说愿意与他们共同合作鱼干生意。 当然,大头还是要留在张诚这边,而且还要由宣北商帮主导商业上的运营事宜才行。 此次大战,除了明朝官方组织的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