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一章 江南新生
书人。 因为大楚帝国即将在金陵城举行会试! 自从前年,也就是崇祯八年开始,承顺元年开始。 大楚帝国在控制了楚北地区后就开始了自己的科举,当初在楚北地区的时候举行的科举范围自然不会很大,来参加的士子也不多,并且在制度上也不算完善。 等到第二年,也就是承顺二年的时候,大楚帝国这才开始大规模的完善科举制度。 为了避免动荡,大楚帝国在科举制度上还是施行传统的科举制度,设立了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以及殿试各等级的考试。 但是为了录取罗志学真正想要获得的人才,大楚帝国并没有和明朝中后期那种,只重视进士科,无视了明经,明算等科目。 内容上初设进士科、法务科、格物科三个主要科目。 进士科自然是效仿传统的进士科,也是士子们主要报考的科目。 法务科,其实就是明法科,主要靠律法,为司法体系选拔人才,选中后入巡警部、司法院、督察院、审判院等部门工作。 格物科,综合了明算科里的算术,再加上基本的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等各种知识。 初设这三个科目,考生们可自行选择并报考,只要考中都授予相应的功名并选拔为官。 不过因为传统的缘故,绝大部分士子报考的还是进士科。 罗志学对此也没有进行太大的干涉,毕竟传统士子的观念改变需要时间,再加上各项理科知识的普及也需要时间,而你不可能连相应的教材,学院都没有,就直接让学生考物理化学不是。 罗志学就是打算先设立了名目,然后再逐步加大理科方面的权重,比如重用格物科出身的士子,最终扭转整个社会的风气。 读书人嘛,很现实的,学什么能当官,能出人头地他们就学什么。 唐宋学诗词能当官,他们就学诗词。 明学八股时文能当官,他们就学八股时文。 后世各学科成绩都要好才能考中重点,所以他们就埋首各科学。 所以罗志学根本不需要长篇大论,劝说士子们学理科,他只需要重用理科出身的人才就行了,后面那些士子们不用任何人劝说,自己就能打破脑袋去学理科。 承顺二年,大楚帝国在己方控制区里,主要是楚北以及楚南地区里展开了各级科举开始。 部分地区因为时间来不及,时间上也不是统一举办,比如在安庐巡抚治下的池州府等地区,去年十月份才开始陆续举办县试、府试,十二月直接举办当年乡试。 而江南巡抚地区,则是还要更晚一些,十二月才陆续展开密集的县试和府试,最后进行院试。 至于江南巡抚辖区的乡试,现在还结束呢,一共录取了三百多个新科举人。 而浙江那边还要更晚一些,因为时间紧迫,预计要到二月份才能完成当地的乡试,后续这些新科举子,要马不停蹄的立即赶往金陵城参加会试。 为了更好的招揽人才,大楚帝国也准许伪明时期的秀才,举人直接参加乡试或会试。 而且很有意思的是,虽然江南巡抚辖区是大楚帝国最后实际控制的地区,但是报名参加预定三月份举办的会试的举子,却是最多的,达到了一千多人。 其中大楚帝国自行录取的新科举人,其实只有三百多人而已,剩下的五六百人,全都是明廷个时期的举人。 虽然会试要在三月份的时候会试才会开始举办,但是已经有不少士子们启程前往金陵城备考了。 苏州府的孙启年就是其中之一。 不仅仅是他,还有几个同年同乡也准备和他一起出发。 当他们带着期望准备踏上前往金陵城的船只时,已经是忘记了只是在两个月前,他们讨论时局的时候还左一句楚贼,右一句罗逆呢! PS 等下有彩蛋章,那是雨天我自己简单画的控制区以及军事部署地图,以便大家更直观的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