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总结
差异。 丁元海觉得这次就算没进世界杯也没什么,反正以胡莱他们的能力,下一届世界杯预选赛肯定有戏。 但胡莱却着急,因为再过四年,欢哥就二十八岁了,二十八岁职业生涯正值壮年的欢哥却只能第一次参加世界杯,积累经验。 这不是浪费吗? 他希望中国队能够届届参加世界杯,这样欢哥的天赋才不会被浪费。 他的这个野心吓住了没什么远大志向,只想把眼前比赛踢好的丁元海。 也让张清欢这个曾经的国内头号天才失神——因为中国队次次都能参加世界杯会怎么样,就连他都想象不出来。 因为他压根儿就没想过,没这个意识。甚至连去踢世界杯,他更多都是为了完成爸爸的期望。 这届世界杯的中国队里那些老球员,诸如江万庆、姚华升,他们的表现也很出色,我花费了一些笔墨描写他们的坚持和表现,也描写了他们在面对平局的时候的欣喜。 对于他们这些这届世界杯很可能将就是唯一一届的老球员来说,中国足球的未来不在他们身上,所以他们成不成长无所谓,他们以后怎么样也无所谓。 而现阶段的国家队球员大多数其实和他们一样,在世界杯上并没有什么野心,也没有胡莱那样明确的目标说我要拿世界杯冠军。 他们的想法其实是这样的——“能参加一次就足够老子吹一辈子牛逼了,还要什么自行车啊?” “能够3:3逼平巴西队就是老子的高光时刻了,还要什么自行车啊!” “世界杯不败我的职业生涯就无怨无悔了,还要什么自行车啊?” 张清欢、王光伟他们当然不会只参加一次世界杯,但他们在这件事情上同样缺乏自我意识,并不觉得这次小组赛没出线是失败,或者他们压根儿就没想过要世界杯小组出线。 因为代入到那个世界中去想一想,就会觉得其实以中国队在这届世界杯上的表现,已经足够让国人感到骄傲。 假设,假设2002年世界杯,中国队2:2战平哥斯达黎加,1:1战平土耳其,3:3逼平巴西,然后小组出局……那么请问作为球迷的我们是该骂他们在对巴西的时候最后时刻收缩防守只想保住平局的做法是提前投降,还是高呼“国足牛逼”? 最后没出线,肯定会有人觉得遗憾,惋惜是肯定会惋惜。但要说遗憾和惋惜就会转变为指责这些球员不够拼、丢人现眼,像有些读者那样说很过激的话,认为国足给他们强行喂屎……我觉得那也是不可能的。 所以平心而论,这些球员在书中的想法和表现都是正常的——有读者说在明知道拼一拼就能出线的情况下为什么不拼? 问题就是球员们不认为他们应该去拼出线资格,他们就满足于现状了。 况且客观上,当时的中国队已经精疲力尽,最后能够扳平比分都很不容易了。确实也没有余力再去进攻争取抢一个球——他们仅剩的所有的力气都只能拿来防守。 他们没有拼到最后吗?他们拼到最后了,只不过他们没有再进一步压榨一下自己,没有再逼一逼自己。 因为当时的他们对平局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并不觉得平局有什么不好的。 但那些读者们的批评错了吗? 没有。 毕竟我们是俯瞰他们的上帝,我们有上帝视角,自然知道他们其实是可以去冲击小组出线的。 而且作为读者,我们对这些被寄予感情的角色有更高要求也是很正常的。我们希望他们能够像战士一样战斗到最后一刻,我们希望他们拥有崇高的目标和追求,我们希望他们能够代表足球运动中可贵的体育精神…… 这没有任何问题,合情合理,而且也应该这么要求——毕竟我们就是为了欣赏那些人类中伟大的英雄主义。 所以大家才会在中国队最后时刻没有拼死去搏一个出线名额感到不爽。 觉得他们辜负了自己的期待和信任。 他们确实应该这样,也确实会最终变成这样。 但不是现在。 因为成长。 他们不是一出场就具备高级趣味、崇高目标、坚定信念、强大执行力的完美角色。 他们是有自己的私心、各种缺点、历史局限性的……活生生的人。 在第一届世界杯中,他们还是懵懵懂懂的,觉得能参加一次世界杯就很好,觉得能够逼平巴西就能吹一辈子牛,他们没有胡莱那样吓死人的野心,或者说他们内心其实也不认同胡莱的那个目标。 胡莱肯定也知道,所以他从不拿自己的目标要求别人——我确实也没写过胡莱像个传教士一样把自己内心的理想逢人就说,到处劝人和他一起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