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分歧争吵
皇太后为洛琪指婚联姻,让长安的风向为之一变,身为改制派大佬之一,大司马大将军的亲密友人,竟然和皇太后站在了一起。 这是什么意思? 实在是太明显了,就连傻子都知道,洛琪表明自己会在改制之中保证皇室的利益! 再配合上王莽在殿堂之上所说的那一番表明态度的话,最后一个改制派是不是会创造功业之后,趁机夺权篡位的疑虑也消失了。 改制派士子的声音瞬间冲破了一切,堪称沸反盈天。 婚姻之事还在走流程,赵合德则在来长安的路上。 洛琪等人进了王莽的府上,现在改革的路上再也没有大的阻碍了,拥有最高权力的几个人达成了共识,中层的官吏同样达到了共识,最关键的则是,天下汹涌的士子和迫切需要政策安抚的百姓。 再拖下去,士人就会对他们这些人失望,百姓就不会再等待,而是直接揭竿而起,掀翻这个黑暗的世道。 这是一场生死关头的改制,不成功的话,大汉就可以等死了,他们这些人同样可以等死了。 “现在就是将我们曾经想要做的那些事,一一实现的时候了。” “天下就如同一盘棋,如何在上面布子,才能使天下井井有条起来,摆脱现在的混乱呢?” 王莽捻须笑道:“学习先贤如何创造盛世,按照他们所做的就可以了,圣王先贤难道不比我们更加了解天下需要什么吗? 孝文皇帝的时候,普通的百姓都有土地可以耕作,这些百姓留下自己的口粮,然后将剩余的上交,于是百姓能吃饭,朝廷也富裕起来。 但是随着土地渐渐收拢到豪族的手中,百姓依旧承担着税收,而土地却失去了,于是只能流亡,成为不在朝廷管控中的流民。 这一切的根源在于何处呢? 就在于土地是属于私人的! 就在于土地是允许买卖的! 百姓手中拥有的土地,只是暂时停留在他们的手中,最终一定会贱卖到那些豪强和不法官吏的手中。 过去两百年,许多先帝都曾经试图去抑制兼并,但是成效并不大,因为想要抑制兼并的只是皇帝一人而已。 天灾之时,朝廷赈灾之粮五成以上被官吏侵吞,这甚至还算是好的。 百姓一定会求生无门,卖掉赖以生存的土地是唯一的选择。 这不是皇帝所能控制的,迁徙豪强不过是一时之计,当地官吏的亲属,诸如刺史、郡守、县令等,会在短短时间之内就成为新的豪强。 甚至还有借助朝廷之手铲除异己,继而独霸郡县之中的事情,朝廷还因为抑制豪强的举动,而屡屡中计。 朝廷耗费人力物力,结果豪强却将郡县之间的利益侵占一空,豪强之猖狂可见一斑。 所以想要清平天下,就要废除这种私人的土地制度,回到邦周早期的王田制度。 没有了土地的交易,就不会有土地的兼并!” 王莽的声音斩钉截铁,任何一项改革,都是从历史中去寻找答案,然后再结合现实去调整,但是洛琪听着却有些脑仁疼,王莽怎么突然变成这样了。 不等其他人说话就径直问道:“巨君公,你说的邦周时期的王田制度,难道是要恢复到那个时代吗? 王田制度早在数百年前就被渐渐废除了,不是一人废除,而是诸国都将之废除。” 邦周时期的王田制度听起来美好,似乎颇有公天下的模型,但实际上完全不是一回事,否则就不会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进步而逐步瓦解,形成专制主义地主制。 一种经济制度的形成,绝不是几个人一拍脑袋就能够想出来的,任何和经济基础、生产力水平不相匹配的政治经济制度,即生产方式,最终一定会崩溃,既而恢复到相适配的程度。 洛琪虽然没有明说王田制度现在不行,但是隐隐约约透露的就是这个意思。 王莽摇摇头道:“邦周时期的王田的确是好,但是仅仅凭借史书中的只言片语,想要复原太难了,这只是一种想法。 虽然我们不知道王田的具体方法,但是文琪,洛国乃至于如今昭公国的土地制度,想必你还是很清楚的。 我在昭城求学的这些年,最大的收获就是见到了洛氏族内的土地制度,若是能将洛氏的土地分配制度推行到全天下,又何愁天下不能安定呢?” 完了! 全完了! 这就是洛琪唯一的想法,若是他早知道王莽竟然想着将洛氏的土地制度推行到全天下,他一定不会支持王莽的改制。 之前王莽还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