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 第一千零三十六章代朕出征

第一千零三十六章代朕出征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他再看看眼前的皇帝,一副心急如焚的样子。

据说他已经几天“愤惫不食”。

此时,崇祯当着大臣的面哀叹:

“朕非亡国之君,事事乃亡国之象,祖宗栉风沐雨得天下,

到了现在全都要失去了,朕将来有何面目去地下见列祖列宗?

朕愿意亲自督师同锤匪决一死战,即使是战死沙场也没有什么遗憾,但朕就是死不暝目!”

“臣等死罪!”

众多臣子急忙把责任揽在自己身上。

杨嗣昌也长叹一口气,皇帝的心弦已经要断了。

以前谁要说大明要完,他指定极为激动的驳斥。

现在竟然自己说出来了,足以见得崇祯的心态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好不容易在辽东看到了曙光,结果贺今朝硬生生的来插一脚,非得踩碎了皇帝心中美好的憧憬。

可崇祯的命令,不知道踩碎了多少人的憧憬。

现在事情发生在他身上,朱由检才知道后悔?

就如同罪犯一样后悔的不是他做了错事,而是后悔被抓住了。

崇祯说罢,痛哭流涕,忿忿地责问:

“贼势如此,无人承任,府库殚竭,将如之何?

卿等能否为朕分优?”

毕竟你们都说臣有罪,那你们指定有罪!

内阁首辅周延儒赶忙抢先表态:

“陛下,锤匪若是来袭,臣愿意代帝出征。”

朱由检不假思索地道:“南人不可用!”

予以回绝。

在他心中,此时更加相信北人,尤其是从锤匪那里逃回来的官员。

尽管他们在领兵打仗也颇为废物,比如丁启睿、傅宗龙、邵捷春等人。

谁知道崇祯给出这个理由,内阁大臣有不少都是南人。

内阁次辅等人都请求代帝出征,崇祯一概不同意。

作为山西人的李建泰顿首启奏:“主优如此,臣不敢不尽力。

臣乃晋人,颇知贼中事。

愿以家财左军,可资万人数月之粮,臣请提兵西行。”

崇祯本来就有意这位山西阁臣代他出征,一听此话大喜过望:

“卿若行,朕当彷占推毂礼,亲钱之郊,不敢轻也。“

李建泰何许人也?

他是山西曲沃县人。

天启五年进上,风骨峭拔性情康慨而素负重名的他,因为家乡遭祸,愿以家资左军,有意出征,常与同官谈及此事。

这种话自是传到崇祯的耳中。

现在听他说出来,崇祯当然求之不得。

因为李建泰是山西人,为了捍卫自己家乡定会殊死拼搏。

何况此人是山西巨富,车饷不必担心,真是两全其美。

然而时至今日,无论何人代帝出征已经无济于事。

连日来大同的情况愈来愈不妙,不少有识之士忧心忡忡,更不用说收复山西了。

数年以前锤匪实力并不猖狂,山西城防有残坏城邑,墙垣多矮薄,居民寡落,储备空虚,苦于力不能支。

至于巨郡大邑,高城深池,人烟密集之地,尽可与贼相持。

但是贺今朝却是在山西随攻随破、不攻自破的情况时常发生,让朝廷认为是大明惨状。

士绅辜负朝廷三百年作养之恩,甘心为贼运筹。

惶惑无知百姓,开城款迎者兵不血刃,凭城拒守者尽数屠戮。

因此贼尚未薄城下,辄有二三奸徒倡说远迎。

不忠惧死守城县令以及苟且偷生的士绅,往往相率出城,望风伏迎。

吏部也如实向皇帝报告山西动向:“秦寇窥渡,三晋披靡,贼骑未到,城池已空,伪檄方传,而人心胥乱。”

就是整个山西都落入敌手,再派人前去有什么用?

即使如此,崇祯还是对李建泰寄予厚望。

他打算亲自到彰武门外为李建泰举行郊饯之礼,由于李建泰不敢领受,借口此国朝未有之礼”,坚决辞谢。

崇祯只得命礼部另议。

隆重的礼仪如期举行。

驸马都尉厅韦代帝以特牲告太庙。

崇祯来到大殿遣将礼,当场手书“代朕亲征”四个大字,并赏赐李建泰龙节与尚方剑。

然后朱由检乘驾前往正阳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