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 第一千零三十章谋划

第一千零三十章谋划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r> 魏旌整个人都轻松了许多,脚步不停歇往集市上走去。

那里有他熟悉的朋友,妻子。

崇祯看着入库的三十万两银子,心中掀起滔天巨浪。

虽说他按照杨嗣昌的说法,要一百万两银子,但是徐允祯没等完成,但总归九个贪官加在一起都有这么多银子,着实是让崇祯既心惊又恼怒。

他跟这些人借钱的时候,一个个装穷,特别是勋贵们还上街卖东西,寒碜他。

崇祯觉得杨嗣昌出去亲临一线督师,回来后脑子变得更加灵活了。

对内可以解决粮饷问题,对外可以坑害皇太极。

如此文武双全,天下谁人能敌?

崇祯开始期待接下来文官的反扑了。

他们不是喜欢党争吗?

那朕就给他们创造党争的机会。

杨嗣昌站在一旁捏着胡须不言语,三十万两银子还是少了些,这些个太监和勋贵不知道拿了多少。

陈新甲面色越发难看,这次针对的也太明显了些,九个人全都是他陈新甲的人。

皇帝会怎么看他?

在陈新甲看来,杨嗣昌他为了重新夺得兵部尚书的职位,可谓是费尽心思,还用了盘外招。

陈新甲当即拱手道:“陛下,臣有罪,请辞。”

崇祯却是摇摇头,吩咐杨嗣昌、陈新甲等人随他前往平台。

“讲和?”

陈新甲万万没想到皇帝不允许他辞职的是有重任,那就是让他去同皇太极讲和。

上一次他带着傅宗龙去同锤匪讲和,心想一旦事情败落,把傅宗龙给推出去背锅。

结果傅宗龙被李自成砍死在河南了。

现在皇帝又要让他去同清廷讲和,这要是暴露了,他陈新甲还能把谁给踢出去?

这不是明摆着让自己背锅吗?

朝廷无论是与锤匪贺今朝讲和,还是与清廷皇太极讲和,都有陈新甲来主持,一旦暴露,被舆论生吞活剥的会是谁?

而且陈新甲隐约记得当初卢象升战死前,杨嗣昌就想要同清廷讲和,结果不被允许。

怎么到现在,陛下就让我去试试,而不是让杨嗣昌去试试?

理由就是抛出吴国俊一个武将外,整个大明都没有一个臣子能比得过杨嗣昌在崇祯心里的地位。

当然这些话,陈新甲也只敢在心里说说。

大明向清廷发出讲和的呼吁,属实是光着屁股推磨——转着圈的丢人。

可是自从同反贼讲和突破下限后,现在朱由检觉得同关外的鞑子讲和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更何况还是杨嗣昌的欺骗计划。

当然事情的真相可不能同陈新甲等人诉说,属于是他们君臣二人的秘密谋划。

君臣二人秘密谋划的背后,则是充满了贺大帅的心血。

镇守宁远的袁崇焕出于恢复关外防御的需要,秘密地或公开地与皇太极遗使往来,协商讲和事宜,遭到天启皇帝和朝臣的反对,讲和无结果而罢。

崇祯继位后,起用袁崇焕,为蓟辽督师,他再次提出以讲和为攻守的辅助手段,一度得到崇祯的谅解。

但很快又遭到崇祯否决,并严饬袁崇焕不得与后金讲和。

在袁崇焕被逮时,擅自主和成了他的致死罪状之一。

自那时到围锦州前,十几年来,皇太极一直不断地呼吁明朝举行和谈。

大明根本不予理睬。

你一个关外的蛮夷鞑子,也配与我大明议和,咱丢不起那人!

皇太极发出无数封讲和的信件,都如石沉大海,杳无回晌。

说的好听是为了大明的名声,可明朝完全拒绝讲和是一项非常愚蠢而短见的策略。

无论清(后金),无论明朝都需要讲和,因为讲和对双方都有利。

皇太极即位的时候,后金国中民族矛盾、阶级矛盾都很尖锐,经济也处于困难境地。

军事上由于他父亲生前宁远惨败,给八旗军以重大打击。

要不是皇太极上位,以他那几个兄弟的“强大政治才能”,后金就得全面崩盘,轮不到什么入主中原的事。

在这种情况下,他急需整顿内政,从内部来加强和巩固后金的统治。

因此,他需要暂停战事,赢得时间,以利再战。

即使后来逐渐强大,他还是高喊和谈,不过是作为一个政治手段,来笼络人心,表明他是不得已进行战争。

大明官员嘴里的“蛮夷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