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 第九百六十一章结局早已注定(求月票)

第九百六十一章结局早已注定(求月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的部下刘博路被清军大败于卢沟桥。

高起潜慌了,本以为是手拿把掐的抢功,在皇帝面前露脸。

结果大败特败,他想要瞒也瞒不住。

高起潜只能倒打一耙,在皇帝面前说卢象升不适合作战领兵对清军作战,易上当,且易错失良机。

崇祯也不觉得是他耽误时间导致没有狠狠的咬住清军,让他们有所准备。

当高起潜这个“非常懂”军事的太监给出建议,崇祯坐不住了。

他开始召集洪承畴领兵来援,洪承畴知道不能再拖,先派遣降将白广恩率领几万人马先行。

一方面是为了响应皇帝的话,一方面是为了迷惑李自成。

让他以为朝廷大军直接跑去支援京师,对付清军。

没等李自成高兴几天,洪承畴就率领精锐士卒打的刚刚想要均田免赋的李自成。

李自成被打的身负重伤,妻女皆被俘,只剩下十七人,跑到了河南、陕西边境的大山里躲藏。

五省总督洪承畴这次啊亲自带领左光先、王承胤,号称合众十五万人,向着京师进发。

洪承畴希望抵御清军之前,陛下能够给下发些军饷。

毕竟这么多人前去解围,人吃马嚼,损耗极大,无论如何都得给钱。

否则有人当场叛乱,也不是不可能的。

洪承畴没了基本盘之后,军饷的问题是相当不好解决。

卢象升对于朝廷上的风向不敏感,作为勤王总指挥他决定进据保定,命诸将分道出击,大战于庆都(今河北望都),斩清军三百级。

高起潜脸上不好看,他派人去迎战清军想要抢功,结果大败而归。

反倒卢象升一次一次的取得胜利,这不是打他的脸嘛?

什么外寇入侵,都没有他心中所想的重要。

然而卢象升的情况也十分难缠,军中乏饷。

平日里欠了军饷,咱们因为卢督师与大家同甘共苦,咱们没饭吃,他也不吃饭,看在他的面子上,那就忍了。

可是咱们兄弟与清军对战,都斩杀了三百多人,杀伤更是近千人,才能砍下三百多脑袋。

皇帝一点奖赏都没有,那咱们还卖个屁的命啊?

谁不知道清军是出了名的凶残以及难打?

如此怨气在明军士卒当中传递,自是牵制了卢象升的进一步行动。

卢象升也一直都在上火。

他虽然是主战派,敢于和清军对战,可掣肘实在是太多了。

朝廷上的重臣与他成反对意见,想法子要搞掉他。

皇帝身边派来的监军,也觉得卢象升的行为影响了自己在陛下面前“善于军略”的良好形象,故而对他也不顺眼。

卢象升屡次给皇帝上书希望能够给他调拨粮饷,以此来维持士气,继续打击清军。

但清宛县令左其人、真定巡抚张其平都不给他运饷。

后勤后勤没有,补充兵员更是别想了。

无论是杨嗣昌还是高起潜都不想让卢象升这个名义上的督师,掌握许多人马。

卢象升移书兵部告急也得不到回复,杨嗣昌只不过是把奏疏放在一堆奏疏里面,对皇帝就说的过去了。

被高起潜派去的监军太监方正化则密疏弹劾卢象升“縻饷逗留”。

如此亲近人送来的密疏自然引起崇祯帝对卢象升的不满。

但是多尔衮却没有心思理会明廷这么多人的心思,他只想要此番出征劫掠越多越好。

京畿地区已经连续失守真定、河间等十几处州县,致仕重臣孙承宗也遇害。

崇祯听到消息后,哀伤悲叹,命相关官员做好后续抚恤,便不再管了。

经此一事,孙家有直系子孙存活下来,还是个未知数呢,故而相关官员只是口头应了,并没有落实。

清军又攻陷衡水、武邑、枣强、鸡鸣、霸州等诸多县城,杀了大明退休翰林。

唯有内丘,知县高翔汉力守十余天,清军见无法攻克,便撤退去祸害其他地方。

还有魏忠贤的老家沧州肃县,被他修筑的也颇为坚固,倒是让清军难以攻克,直接绕道而行。

因为这些清军看惯了县城外观不咋好的,到了魏忠贤的老家,勐地一看县城如此坚固,必定是明军的重要关隘,攻克之后,兴许就能够俘获许多粮饷财物。

结果这伙清军发现,不亏是明军重镇,堡子修建的相当坚固,没有火炮是断然无法攻克,故而直接撤走。

这些县城除了有高知县率军守卫,魏忠贤老家没被攻破外,清军兵峰锐盛,势不可挡,接连攻克许多城镇。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