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打仗比的不是谁有钱吗?
就这些人,还是大明从全国各地抽调的精锐士卒。 在嘉靖时期,戚继光就说明军的铠甲烂的令人发指,现在百年过去,大明财政越发的困难。 文官士大夫们又看不起工匠,没资金没技术,仓库里的旧铠甲也得不到维护和保养。 而且武器装备申请制造,需要的程序复杂,多数明军都是“无甲裸奔”的状态。 据说萨尔浒之战时,明军手里的刀都破不了后金鞑子的甲,可见武器劣质到了那种地步。 但是白虎知道蒙古人更穷。 万历末年开始,蒙古人想要换取一副非常好的铠甲,已经达到了90头羊换一副好甲的地步。 蒙古骑兵披甲率进一步下降,卫拉特联盟(内含正牌黄金家族)规定40户人家每年要集资两幅铠甲。 一户人家要出四或五头羊。 13副铠甲起家的努尔哈赤,在辽东抢走了大量汉人工匠,打造出了青出于蓝的八旗铠甲。 徐光启就说:“贼兵所带盔甲面具臂手,悉皆精铁,马亦如之而无可奈何者,甲坚故也。 我兵盔甲,无如略彷赫连氏之制,而即于军中制造,既皆荒铁。 胷背之外,有同徒袒,贼于五步之内,专射面胁,每发必毙,谁能抵敌? 他请求朝廷打造和八旗军一样的铠甲,徐光启甚至还报了每副铠甲12两的银子。 当时明军装备布面甲每副造价是四五两银子左右,而八旗军的铠甲造价已经达到到了八两银子。 徐光启要求打造和鞑子一样的装备,可依旧得加钱吃回扣! 这便是明末的官场风气。 不管徐光启吃回扣是为了研究大炮,还是干别的,总之报价先往上调。 最终朝廷嫌弃他报价太高,拒绝了他的报价与方案。 八旗军铠甲的技术脱胎于明军,在质量上明显超过了明军,更远远超过了蒙古人。 铠甲是冷兵器时代最重要的装备,单靠它打不了胜仗,但缺乏它后果却很严重。 装备好至少可以弥补一下,在临战时的实战不足,以及交战时双方士卒的士气。 那就是敌人砍不死你,但你可以砍死敌人! 兄弟,破不了甲啊! 试问交战两方士卒的士气会变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