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东西合战(三十二)关原序幕
br> 德川家康走了,但是小早川秀秋和他的家臣们沉浸在德川家康给他们许下的康庄大道之中。 直到德川家康都回到自己的本阵了,小早川家家臣还亢奋异常。 滝川辰政和堀田正吉纷纷表态表示“得到内府的许诺,主公今后在丰臣家内部便是第一人了啊。” 只有老臣,如今已经66岁了的长崎元家神色凝重迟迟不做表示,其实他内心是不愿意小早川家跟着德川走的。 活了半百年的他早就看透了政治的本质,“什么丰臣家内第一人”都是狗屁,这个位置在关白秀吉死后多少人抢着去坐了,结果又是怎么样呢? 在他眼中右府当年明明可以趁着庆长骚乱秀次和文治派打的不可开交的时候渔翁得利,但是偏偏要将将两边重新聚拢在一起,这份政治觉悟就已经超过了很多大名了。 之后将后见的位置让给秀次,自己做了一个什么听都没听过的“若年寄”职位。 看似是将掌管丰臣家权柄交给了秀次,但是在那几年试问谁敢真的不服秀家,那条法令真的敢不过秀家的同意就颁布的? 如果说将右府的这次上洛看成对丰臣家内第一人发起的冲击,德川家康战败则小早川家必然落不到好,战后很有可能被惩戒;要是德川家康胜了,真的能让小早川秀秋成为丰臣第一人吗?他德川家康又要坐什么位置呢? 在他看来,真正让秀家拥有话语权的,根本不是什么“关白”、“后见”,而是他手中的领地、武士和军团。 现在右府带着这么多人上洛,他又岂是这么容易就被击败的? 德川家康和小早川所有人都将胜利的希望放在伏击成功上面,但是试问前军被伏击了收益何在? 难道右府是那些草包大名吗?前军受阻就会丢下自己下属仓皇逃命,进而引起总崩? 别开玩笑了! 在他看来,与其冒这么大的风险,还不如好好利用自己主公和右府的关系早日内通,到时候战场反戈一击喊一声“正义在东军”来的收益大。 但是他人微言轻,即便自己有特别的想法也不敢和这么多人唱反调啊。 —————————————— 第二天一早,德川家康先一步带着本阵所属的军势离开大垣城,在他之后的将是负责左翼战场的京极高次和丰臣家大名们。 其实在他们之前,毛利家的军势已经先一步离开登上了南宫山埋伏,今日这番举动不过是大张旗鼓的表现给东军看的。 前田利长担任后诘,他手中的九州兵团在德川家康看来不值得信任,就是用来引诱秀家所部的诱饵。 当然这其中要把岛津义弘摘出来,他向自己表了忠心,自己也许诺其战后将会获得萨摩大隅两国,以及对琉球的贸易特许。 德川家康曾经问岛津义弘“你既然已经答应了右府转封会津或者转封上总的条件,为什么今日又来与我相告呢?” 岛津义弘答道“会津转封知行并不多,右府只是表示给我会津一国30万石左右的安堵,这点知行萨摩、大隅两国也有,我岛津氏实在是故土难离,故而来向右府告密。” 德川家康相信了岛津义弘,赞扬了他悬崖勒马的表现,承诺给予他知行,但是还是只让他带着本部1500人随行,其他人留在大垣城充当疑兵。 大垣城守将是大谷吉继,德川家康嫌他病重不能自理,但是相信他对丰臣家的忠臣,便让其带着本部2000人驻守大垣城,如今再加上岛津家的6500人,总兵力达到了8500人。这么多人驻守大垣城,大垣城也算是固若精汤了。 由于太多的军势聚集在大垣城周围,负责殿后的前田利长只能等到第二天才从大垣城出城。 尽管他驻守南侧的松尾山,但是他还是走中山道的主干道,南宫山北侧谷道进入关原,之后再折向松尾山布阵。 小早川秀秋作为中军所属,但是被德川家康刻意留了下来和九州大名一齐行动,他们比前田利长还要晚半日离开大垣城。 在战争的关键时刻,哪怕是片刻的耽搁都会有很大的影响,尽管战前已经被德川家康许诺了厚赏,但是担任诱饵的小早川秀秋依旧惴惴不安,害怕人还没引到关原,自己这边就被围在大垣城了。 但是说来也奇怪,南侧都已经打到牧田川边的高田城了,北线先锋都已经来到了大垣城西北的冈山之上了,愣是没见一兵一卒包围大垣城的迹象。 此时此刻的冈山之上,秀家正驻足在冈山山顶手持单筒望远镜向大垣城那边探去。 在他的身后是他的儿子丰臣辉家领衔,包括外样大名池田辉政、佐竹义重在内,自家家臣大名藤堂高虎等数十人的庞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