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朕狠起来连自己儿子也削
上次宋礼上报永乐大典之事后,朱高煦将其改为洪熙大典,同时便准备重启史官在朝堂上记载之事。
因为前朝很多皇帝就是这么干的,史官负责记下皇帝的一言一行,包括上朝的过程事情。
但是到了老朱这里,曾经也设立了起居注,但在洪武九年十月,废掉了,然后又在洪武十四年又起用,接着后又废。
所以老朱到底长什么样,史官根本没有留下来,明史和野记也各不同,后世基本以鞋拔脸来算。
当然了,皇帝们不高兴用史官也是正常,因为史官会记下不好的东西,比如唐太宗也有被史官记下不好的地方,然后这位千古帝王会硬逼着史官们改。
现在朱高煦重启史官,并打算记载下来的事情,以后都编入洪熙大典,首先要安排史官们在朝廷上记载。
你看,今天第一天启用史官,就记下了齐王意图谋反,又行刺皇帝,皇帝仁厚放过其一家的大事。
朱高煦此时很满意啊,便虚心的问,宋部堂有什么提议?如何改,怎么改?
宋礼大声道:“臣建议,学习两宋。”
朱高煦便问,两宋如何的?
宋礼道:“宋太祖在位十六年,到他临死前,还有皇弟赵光义、赵光美、准太子赵德昭、皇子赵德芳四人都还没有来得及封王。”
宋礼大声把宋朝的宗室制度现场说了一遍,群臣们都认真听着,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听到,听完都是不敢相信。
老赵家对宗室这个吊样?再想想老朱,简直自私自利。
“始宋一朝,没有可以世袭的说法,太祖长子超德昭封为燕王,死后几个儿子都没继承,到后代已经彻底变成平民百姓。”
“可按宋制,挑选有能力的宗室从普通官员做起(没能力的连官员都没资格),按照对朝廷的贡献和功绩,逐年提升。”
这个贡献功绩就很难说了,宋朝多少宗室没封到王。
“臣斗胆。”宋礼继续道:“陛下现在有三位皇子,将来或许或更多,有五个,或十个。”
“陛下要以身作则,皇子们也得如此,不能只针对族亲。”
“当是如此”朱高煦沉声道。
如按照宋制,太子都是一步步封起来的,皇帝的儿子也不一定个个封王,皇帝的兄弟肯定有没封王的。
满朝文武听的也是不可思议。
宋朝这宗室制度真是狠,对比起来,大伙简直要吐糟大明宗室制度。
但大伙更震惊的是,以前大伙之前都不知道皇帝要这么弄。
大伙都以为皇帝只是想削藩。
但按宋礼这么说,以后连皇帝陛下自己的儿子们,也会受限,不一定个个能封王。
宋礼又说,虽然有人封不了王,但按宋制,宗室们都可以当官,还能主政一方,成为地方军政一把手,还能在朝廷里当文官,有宋一朝,还有宗室做到宰相的,比如赵汝愚。
蜀王和宁王这些人听到还可以当宰相,不由眼睛一亮,有点想入非非。
当然,两宋的宗室们,也只有当官了,才能享受到朝廷的大量福利,仅身为宗室,收入并不高,甚至可以说清苦。
一个普通嗣王,大概也就一个月五六十贯的收入,相当于一个五六品官员的收入,但官员们有其他收入,还有职田,这是宗室都没有的。
现在宋礼全说出来,满朝文武听的咬牙切齿,这才像是官员过的日子啊,老朱家不是人啊,对我们这么刻薄。
“宋朝宗室没有封田?”朱高煦这时故意又问。
“回陛下,没有,两宋爵位十二级,王(亲王)、嗣王、郡王--”
“以亲王计,食邑从一万户。但,食邑只是虚数,只有食实封才有实际收入。食实封从千户到百户,共分七等。实封约为虚封数的4/10,食实封者,按实封一户,每月给钱25文计算。”
“像即像我大明蜀王这样的亲王,食实封为两千五百户,以每户25文计,每月俸禄仅六十二贯(算六十二两白银),更没有一亩田地,仅论收入,大概相当于两宋五六品的官员。”
当然,宋朝亲王大部份都会有官职,官职就有官田,有另外的俸禄,所以如果没有官职的亲王,会非常惨。
比如太祖的儿子赵德昭,死后就没留下什么,儿子们更不能世袭他的王位。
在场官员们听的又是咬牙切齿,两宋一个五六品官员就收入这么高,看看现在。
以前大明一个六品官员,月俸约十石,就算十两银子,全年才一百二十两,人家大宋六品官员一个月就六十贯,全年六倍他们收入,更别说还有其他收入。
老朱家给自己儿子这么多田,这么多俸禄,对官员信刻薄小气,现在是被大殿所有官员记在心里。
朱明真是比赵宋差多了,大伙都在心里暗骂。
但再想想,新皇帝朱高煦上台后,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