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 第221章 土人不好惹

第221章 土人不好惹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煦得意道:“不过这边养马有限,最多一两千匹,咱们的目标是元江以南,那片的牧场才是大。”

众将不置可否,因为都知道对面是土司地盘。

“来人。”朱高煦这时大手一挥,进来一个青年,看起来也就二十岁左右,正是杨平赞的儿子杨武。

“拜见诸位将军。”杨武一一拜见诸人。

众将面不改色,应该知道朱高煦有话要说。

果然,朱高煦让杨武先给大家科普下这边的情况。

杨武在靖难初就跟随伯父杨立山往这边跑,并且常年在这边,已经对这里了如指掌。

过了元江,就进入巅峰期麓川的地盘(现在已经不是了),明朝初和中期,数次对麓川用兵,损耗不计其数,也没有得到有效的统治。

盛庸和平安果然很有兴趣的模样,如果是何福,对这里用过兵,可能会了解一点,但他两真是一无所知,所以很感兴趣。

杨武道:“麓川国起源于麓川路,当时隶属于元朝金齿都元帅府。至大三年(1310年),麓川土司自立为王,更名“思翰法”,意为“至高无上的虎天王”,中国史书则称其为思可法(或死可伐)。思可法称王之后,与元军多次交锋,双方对峙了四十多年,谁也奈何不了对方。元顺帝至正十五年(1355年),双方最终息兵,思可法接受元朝册封,称平缅宣慰司世袭宣慰使。”

杨武的第一段话就让两人动容。

麓川一地,当年就和元朝打了四十多年难分胜负,要知道麓川全盛时期的地盘,也就大概半个云南这么大。

这么想想,汉王说这边的土人不好惹,还真是的。

明军收复云南之时,思可法早已去世,此时的宣慰使是其次子思伦发(也有人认为思伦发乃思可法之侄)。思伦发慑于明军的战斗力,于洪武十七年八月遣使入朝,上故元所授宣慰司印。于是朱元璋下令改平缅宣慰使司为麓川平缅宣慰使司,仍以思伦发为宣慰使。

当时的情况,其实是大伙都是不服对方,但又忌惮对方。

明军知道麓川很强,但他们刚刚得到天下,得缓缓积累力量,了解麓川后,才决定动兵。

麓川也知道明军早晚会来攻,所以也拖延下时间。

此时的麓川正处于巅盛之时,势力范围除了今陇川(云南省德宏州)、猛卯(今云南省瑞丽市勐卯三角地)、遮放(位于今云南省芒市西南部,与缅甸接壤)三地外,在怒江以西有干崖、盏达、南甸、腾冲、潞江、芒市、户撒、腊撒,潞江以东澜沧江以西有孟定、耿马、孟琏、大候、湾甸、镇康,澜沧江以东有威远、镇沅、者乐,甚至木邦(辖境相当于今缅甸掸邦东北部地区)、孟养(今缅甸西北克钦邦境内),总面积占据大半个云南。

明朝廷当然不愿意让麓川就这么独立下去,老朱很快用起手段,先把远干、威远二府划给楚雄,又把麓川境内的镇康单独建府,镇康这位置,等于把麓川的地盘一分为二,分隔成南北两片,这让思伦法如何受的了。

于是洪武十八年,思伦法愤而起兵十万,拉开了明军征伐麓川的序幕。

当时明军从胡广调来五万多兵马,陕西和山西调来五万多,加上云南本地来自四川和陕西的屯兵五六万,又征调了心向明廷的五万土司兵马,共计二十余万,与思伦法十万土兵开始大战。

杨武这时道:“当时的通政使司经历杨大用作为皇帝特使前往云南,在各地土司之间来回斡旋,为朝廷筹集了五万人的土兵助阵,战争中,这些土兵作用也挺大的。”

盛庸和平安听到,俱是眼睛一亮,若有所思。

据说最后思伦法得到明军大举征兵的消息时,也随后动员了几乎所有能战的兵马,达到三十万之众。

杨武道:“麓川土司几乎人人皆能成兵,所以动员潜力巨大。”

“这是前任思汉法打下的基础,当年在元朝时,思汉法一面向元王朝进贡,求得“麓川路军民总管府总管”之职,为发展赢得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一面积极筹划统一大业,利用“麓川路军民总管府总管”的身份,以缔结联盟的“非武力征服”策略,兼并了附近各路,很快建立起一支强大的军队。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