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第一更,求首订)
双星也被称之为联星,联星是英国皇家天学会第一任会长赫歇尔所创的词汇。
联星更多是指具有物理关联性的双星,两颗恒星各自在轨道上环绕着共同质量中心的恒星系统。
像杨依依所说的牛郎星和织女星便不是联星。
大佬赫歇尔还通过自己设计的大型反射望远镜发现天王星及其两颗卫星,编制成第一个双星和聚星表。
所以,陈舟几人查找献时,第一个便想到了这人。
三人按照各自的目标,搜寻所需的献资料。
双星系统中,其中一颗恒星的万有引力由另一个星体提供,反之相同。它们的向心加速度之比为它们质量的反比
陈舟拿出草稿纸,记录下这条信息。
由此,可以直接得出题目中双星系统的向心加速度之比。
行星围绕恒星做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作用的距离,刚好是行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但是在双星系统中的引力作用的距离与双星运动的轨道半径是不同的,双星系统中两星做圆周运动时的角速度和周期是一定相同的。它们的线速度之比与其各自运行的轨道半径之比相同
杨依依同样边查找边记录下相应的要素信息。
晚上9点。
陈舟、杨依依、方结明三人开始汇总收集到的信息。
之后,陈舟开始辅助杨依依进行相关的理论分析。
方结明则走到了一边,准备休息。
对他而言,现在需要做的就是保证休息,他的工作时间还没到。
“这道题的信息太少,甚至连关键因素都是不全的。”杨依依说道。
陈舟也皱了皱眉,随即舒展开,笑着说道:“没关系,按照我们查到的资料进行。这也算是赛事本身的考验吧。”
杨依依点了点头,拿笔指着记录的信息,分析道:“行星围绕双星的轨道总共有5种,分别是大外围轨道、小外围轨道、偏心外围轨道、复杂外围轨道和内部轨道。”
“而大外围轨道是行星围绕双星的轨道中最简单的,因为行星距离双星非常遥远,这样来自双星的引力会近似于一颗质量为它们两者之后的恒星。这种情况下,行星将会沿一般的椭圆形轨道同时绕双星运行。”
陈舟思考了一会,说道:“这样的情况确实是最简单的,但这样的行星距离双星的质量中心将十分遥远。”
“对的。”杨依依继续说道,“其中,还需要考虑行星的顺行和逆行问题”
说到这,她抬头看了一眼陈舟,才说道:“再加上其它绕行轨道的分析,这其中的计算量很庞大。我想替你分担。”
陈舟看着杨依依,迟疑了片刻,缓缓点了点头。
看到陈舟同意,杨依依展颜一笑。
两人继续分析行星围绕双星的轨道问题。
抽丝剥茧之后,其中的物理原理基本理清。
接下来就是理论计算的时间了。
陈舟抬手看了眼时间,已经凌晨一点。
机房里的声音也不像最初时,那么嘈杂。
不少人趴在电脑桌上,开始睡觉。
陈舟扭头看了一眼同样趴在电脑桌上的方结明,微微一笑。
杨依依也转头看了一眼那位似乎睡着了的学长。
关于围绕双星轨道计算的部分,陈舟把大外围轨道和小外围轨道的部分交给了杨依依,并叮嘱道:“不要强撑,困了就去睡一会。放心,把问题交给我来解决。”
杨依依轻轻点了点头。
一个以高偏心率的逆行椭圆轨道围绕双星运转的行星,公转周期大约是12.5倍的双星周期,最远距离会达到双星间距的10倍。而椭圆形轨道会沿着行星公转的同一方向绕着双星的核心漂移
陈舟从偏心外围轨道开始,逐渐进入了状态。
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思路没有任何阻隔感,计算也十分流畅。
偏心外围轨道的问题解决后,陈舟没急着解决复杂外围轨道问题。
而是思考起了杨依依先前所说的行星顺行和逆行的问题。
他拿着笔,习惯性的点着草稿纸。
“稳定性?”陈舟想到了这个词。
双星系统既然被称为系统,就在于两颗恒星在各自在轨道上环绕着共同质量中心进行稳定的运转。
因此,如何在行星插了一脚之后,保持这种稳定,就是问题关键了。
归根结底,这道题最终的目的,即是双星系统和行星稳定共存。
陈舟看了一眼杨依依,轻轻拍了她一下。
杨依依停下手中的笔,抬头疑惑的看着陈舟。
陈舟说道:“依依,我们需要先解决行星顺行和逆行的问题,这样就能减少不必要的计算了。”
杨依依微微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