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文明破晓 > 第763章 谁是黄雀(十三)

第763章 谁是黄雀(十三)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这些网络包括有线网与无线网,采用计算机控制,无需人力进行接线。而且作为培训班的讲师,何锐介绍了这种网络未来要达到的技术水平。前线的作战将通过卫星,无线电,有线网络,通过音频与视频,直接呈现在司令部内。

原本参谋部需要通过层层信号传递,现在可以坐在几千上万公里外的距离,直接看到1线作战部队的设备能够看到的各种画面,并且与1线部队直接进行通话交流。

于岑很清楚,即便是那个时代,司令部肯定不可能直接指挥1线部队的作战。但是这种作战系统却为司令部提供了最及时的信息通讯,让司令部可以随时掌握1线作战部队的情况。对于军队来说,这是1种革命性的进步。

即便这只是未来的战争形态,但眼前已经能够达成的情报通讯也已经是革命性的。于岑已经可以掌握到1千多公里外,15分钟内的最新情报。即便孟买起义失败了,这些信息对于指挥整个战局的司令部已经具备了重大意义。

负责整个印度战区的于岑很忙,但是于岑还是准备多看1个小时。到现在为止,中国军队已经完成了军事改革。最大变化之1就是军级以及军级以上的参谋部规模相较以前扩大了数倍。新式的通讯系统,使得参谋部获得的有效信息量是以前的十几倍乃至于几十倍。处理各种情况的能力同样大大提升。

于岑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关注或者不关注任何1个战场,多出来数倍的参谋人员的工作就是处理大量有效情报。于岑绝大部分工作是签署命令,而不是下达命令。

在接下来的1个小时里,于岑1言不发。负责孟买起义进行支援指挥的并不是于岑,大量传递回来的数据显示,孟买起义完全按照计划在进行,印度国民军在夺取了军火库之后,迅速联络上后续部队,开始进行武装。

传回来的信息中,出现了大量细节。譬如,中方联络人员通过无线电通知了接收完武器的印度军队,让他们仔细擦拭掉枪油,并且进行了实弹射击。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包括于岑在内的不少中国军官都笑了。这不是嘲笑,而是对中方人员工作感到满意。之前出现过好多次拿到新装备的印度起义军忘记擦掉枪油,也没有进行实弹射击,导致战斗中起义军手持武器却大规模出现无法击发的事情。在正进行的孟买起义中,这些细节上都得到了注意。足以证明中国军队成长的非常快。

1个小时后,于岑上将离开了指挥孟买起义的指挥室,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已经有不少文件放在他办公桌上,上将翻看着最新的信息,战况在他的脑海里逐渐构成。英国军队看似数量巨大,其实正在不断瓦解。孟买起义无疑是在英军的腰眼上插上致命的1刀,英国军队只能分兵起来援救。本就捉襟见肘的英国军队只会更加疲于奔命。

放下文件,于岑上将想了1阵,提笔开始写报告,“……以上,是战况发展。根据印度战区司令部判断,英国殖民统治在印度的崩溃速度远超战前的设想。最多1个月内,英国在印度的军队将彻底覆灭。但是这也给我军提出了新的问题,我军在印度将以什么样的方式存在。此事关乎印度局势,请主席给与指示。”

何锐很快接到了电报,看完后也觉得必须对此事进行讨论。于岑被选定为印度战区司令,很大原因是在众多候选人中,于岑是最激进的1个。他在讲述对印度作战计划的时候,坦率提出,“3个月解放印度”。其他候选人都认为至少得4-6个月。

于岑所说的3个月解放印度,指的是从1941年12月中旬,中国军队发动大规模进攻,到1942年3月初彻底解放印度。

何锐也觉得这个时间差不多。但是现在看,印度人民求解放的态度十分激烈,到1942年2月初,英国6军在印度大概会被歼灭,英国在印度的统治将彻底覆灭。正如于岑电报中所说,如果中国军队不能立刻转变存在模式,印度地区内部有可能爆发大规模冲突。

至于4亿多人的印度到底会发生什么,何锐也没办法准确判断。想来想去,何锐本想让李润石负责印度工作,却想到了那句“我想了10天10夜,都没想明白印度为什么搞我们”。印度地区的文化与中国大不相同,让中国人搞清楚印度的思维,的确非常难。

最终,何锐只能把外交部长李时光请来,询问起最近与孟加拉国建交的问题。

李时光神色中没有任何兴奋,他有些疲惫的答道:“主席,孟加拉地区内部还没达成共识呢。我很怀疑孟加拉地区会爆发内战。”

何锐想了想才答道:“我觉得没必要把1些内部斗殴提升到内战的高度。”

李时光听到这话后愣了愣,这才点头称是,“的确,孟加拉大概是谈不上内战。不过种族间的斗争只怕会很激烈。”

何锐也不想谈这些破事,索性直入主题,“外交部的同志们负责的那些研究所,提出了什么样的方案?”

“主席,南亚研究所主要是商务部负责。”李时光提醒道。

“哦。”何锐答了1声,这才想起具体分工。但此时也不能让李时光白跑1趟,何锐问道:“外交部最近与南美的联络有什么进展么?”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