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一章 世袭【求订阅*求月票】
“他们真的走了,先生确定不会对地方管理造成动荡和冲击?” 其实嬴政也一直就在右相府,这么大的事情,也不是晋遥一个人能决定的。 嬴政来了,李斯也来了,包括太尉府的王翦也来了,就是在担心出事。 毕竟这一个决定,涉及的人太多了,并且都是地方贵族,那种即使国灭了,秦国也不敢动他们的超级大贵族,大世家。 随便拎出来的一个,家族历史都快能赶上秦国历史的那种,还有不少的甚至比秦国历史还长。 “帮助我们稳定地方的是那些县令、县尊、道长,而不是这些大贵族,大世家,相反他们的存在才是我们一直提防的。”晋遥淡定的开口。 这一次召集的是在一地极具影响力的大贵族大世家,影响力都在一郡半郡的那种。 但是这些人从来也都不是帮助大秦稳定的力量,真正帮助大秦稳定地方的就是这些大贵族大世家控制下的地方小族。 若是大秦将这些大贵族大世家给移走,对那些地方小族来说,反而是让他们看到了向上的机会,搬走了凌驾在他们头顶上的大山。 这对地方小族来说,反而是一件拍手称快的事情,至于再跟着这些大贵族大世家反抗,他们又不是真的傻,要跟着这些人一条路走到黑,去送死。 “此计名为,釜底抽薪!”晋遥笑着说道。 这些大贵族大世家能够跟大秦叫板,让大秦忌惮的底气就是来源于那些地方世袭世禄的地方小族。 在察举制之前,秦国的选官方式只有两种,一种是客卿制,一种就是自黄帝时期就一直沿袭的世袭世禄制度。 客卿制就是君王特别发掘的人才,聘请为客卿,然后空降到某个重要的职位担任长官,比如商鞅、张仪、范雎、白起等等都属于是客卿制发掘的人才,也大多是来自国外的人才。 因此,客卿制其实影响的也只是最上层的职位变动,对底层官员的影响并不大。 真正决定朝堂稳定的还是世袭世禄制。 世袭世禄制是秦国最根本的选官之法,世袭世禄制就是官位世袭,比如陇西太守李崇,李信的祖父。 李崇的父亲曾是魏国官员,但是却在惠文王时以客卿身份入秦,封为御史,而后李崇也世袭父亲的位置,得到了陇西太守的职位,封南郑公。 而后李崇之子李瑶也因为官位世袭,在秦国攻打楚国设立南郡之后,成为南郡郡守,但是爵位却是沿袭了他父亲,封为狄道侯。 之后就是李信,李信并不是出身微末,否则也到不了嬴政身边,一出来就是将军之位。 也因为家世,加上秦国号称关西出将、关东出相的老秦人规律,李信也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嬴政最宠信的年轻将军。 历史上李信明明在灭楚大战中损兵折将,为什么后来还是能作为副将灭燕,除了是因为第一次灭楚战中有各种意外因素外,最关键的还是李信背后的势力太强大了。 世袭世禄制下,官员担任一方长官三年,官位就能够传给自己的一个子嗣。 如在一地担任县令、县长超过三年,那么他死后,他的儿子也会是下一任县长、县令的第一顺位继承人。 咸阳几乎也会默认他的子嗣是第一继承人选,在继任者选出之后盖上咸阳的大印正式坐实了他的身份。 也因此,贵族也就从此形成,掌控住地方。 但是这却也无法避免的,大秦大小三千余县,虽然县令县长都需要咸阳来任命,但是咸阳却不可能每一个县令县长都专门从咸阳抽调走马上任。 更何况这时代的读书人太少了,能够有能力掌控一地的人更少,也只能让这些从小耳闻目染的子弟接替他们父亲的位置,继续管理地方。 除非真的是烂泥扶不上墙,在咸阳的岁末课考中连续三年拿到下下的评级,才会从其他地方抽调官员去替换。 但是这些人想要向上,也并不容易,那些大的贵族会卡着考核,拿不到连续三年的上上评级,想要再向上一步是根本不可能的。 也因此,地方大贵族也就以此来控住这些地方官员小族。 不是每一任君王都像始皇帝一样爱好旅游的,也因此,这些地方县长,想要上达天听更是难之又难。 也因此,晋遥这一次的动作,等于是将横陈在这些地方小族头顶上的大山给移开了,让他们看到了向上的路。 这种情况下,若是地方大贵族想要再以地方动荡来威胁咸阳,就已经做不到了。 这些地方小族绝不会错过这种向上的机会,更不可能跟着大贵族们去动荡地方,进行谋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