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68章 扶弟魔
现在从锦城至南中,基本都是顺水路而下,到僰道(即后世宜宾)后,再下船去南中的目的地。 锦城到僰道的这条水路,有一个三水汇聚之处。 它们分别是江水(即长江)、青衣水、沫水,汇于犍为郡南安县(即后世乐山市)。 而从南安县逆着青衣水西上,即可到汉嘉郡。 汉嘉郡看起来很大,实际上大汉所能利用的地方很少,所以仅置有四个县:郡治汉嘉县,严道县,徙县,旄牛县。 这四个县里,旄牛县有旄牛部,在后汉时期,曾切断了越巂与锦城之间的大道百余年。 最后还是冯永任越巂太守以后,收服了旄牛部,这才重新打通两地之间的联系。 汉嘉郡四县中的徙县,就在青衣水的上游。 从徙县继续逆流而上,还可以遇到到从西边高山(横断山脉和青藏高原)下来的夷人部族。 他们经常会驱赶着牛羊,或者拿着各类皮草,来到徙县换些盐巴,衣物之类。 特别是这些年来出现的厚毛料,极是受欢迎。 与盐巴同是夷人部族最需要的东西。 因为高山上实在是太冷了。 当然,有部族愿意与汉人交易,自然也会有部族想要干老本行:作乱抢劫。 这是个传统。 传统没那么容易改变。 要不然大汉丞相也不至于要推进“蜀地最后一块拼图”计划。 冯永逼着李家大房到汉嘉郡重新找出路,其实也是贯彻两汉数百年来对边疆开发的传统:迁民实边。 这个民,可以是良民,也可以是罪民。 或者在政治斗争中失败的人臣,甚至皇室中人。 与普通的百姓不同,这些大臣或者皇室被贬到边疆,往往会带一大批奴仆跟过去,为稳固大汉疆域做贡献。 数百年来,大汉就是这么一点一点地把疆域巩固下来,并不断向外边蚕食。 李家大房的嫡孙李十二郎,这几年来,大汉每次出现大事,都会及时地出现,在冯鬼王的小妾面前晃悠一番。 委实是让李慕这位冯家小妾有些烦不胜烦。 于是幕娘子在冯鬼王耳边吹了吹枕头风。 最后冯鬼王给了李家大房提了个“建议”,让李十二郎去汉嘉开拓局面。 为了能帮李家大房在汉嘉顺利开拓西边高山夷人的渠道,冯鬼王甚至愿意提前支借一部分毛料。 换作以前的李家大房,有人敢这样指点自己的家事,早就一巴掌把对方拍到泥里去。 然后再在上面垒上大山,五百年不得翻身的那种。 可惜他们遇到的是一代妖相和一代鬼王…… 所以最后他们只能默默地当个安分守己的耕读人家。 其实相比于以前,种地也挺好的,至少每年朝廷和兴汉会都会保底价收购。 但幸福感是比较出来的。 辛辛苦苦一年种出来的粮食,卖出去赚来的钱,还比不过人家卖一批毛料。 你让那些吃惯了大鱼大肉的世家大族怎么甘心? 只是毛料从原材料生产到加工,再到成品分配,最后到销售渠道,无一不是被人牢牢掌握在手里。 不甘心又能如何? 现在冯鬼王好不容易才从手指头里漏些油水,李家大房不紧紧抓住,难道还能拱手送人? 嫡孙? 嫡孙怎么啦?又不是只有十二郎一个嫡孙! 退一万步说,嫡孙去汉嘉给家族开拓局面,不是理所当然? 所以李十二郎就这么被家族派到了汉嘉。 当然,毕竟是嫡孙,所以李家大房同时也派了不少人跟随过来。 有奴仆,有下人,也有同堂的庶子庶孙。 徙县就是李家大房在汉嘉郡的第一个主要落脚点。 物离乡贵,人离乡贱。 李家大房的人离开蜀地平原,到经常发生夷乱的地方打开局面,其中艰辛自不必说。 不过李家大房终究是阔过,就算是衰落下来,也不是一般的土财主所能比的。 由于徙县就在青衣水边上,同时又是高山环绕的盆地地形,所以这里土地很是肥沃。 偏偏又多半是夷人,耕种水平太低。 李家大房出人出力出牛出犁,倒也能开垦出不少的耕地。 立足不难,但如何开拓新局面,却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因为他们不像冯鬼王,有名声,有手段,有权势,还有足够的资源,软硬兼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