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61章 军中未来
李都督去了南乡,可以得到最好的疗养,若是有时间了,或者有心情了,可以去讲武堂讲讲课。” “跟那些学生讲一讲当年的征战之事,有人陪着聊聊天,心情就会舒畅很多,那也是极好的。” 李遗感激道,“兄长有心了。” 因为兄长这话说得确实很贴心了。 英雄不许见白头,就怕落寞无人知。 自己这一次回去见大人,大人言语之间,已经多有感慨叹息之意。 若是能得到疗养的同时,又有人陪着聊天,开解心结,倒是一桩好事。 “我是存了私心。”冯永摆摆手,“我就是图李都督能提点一下那些学生。” 李遗微笑,“大人也只不过是找人聊聊天,讲讲自己的征战往事罢了,想来定是愿意的。” 听兄长的意思,以后讲武堂出来的学生,在军中起步不低。 那自然就会比别人更容易出头。 这些人,怎么着也会承大人的一份情。 这就够了。 反正大人也没打算写兵书,然后秘藏家中,不传于世。 只是李遗心里还有最后一个疑问:“兄长,这个讲武堂,朝廷会同意吗?” 其实他更想问的是,丞相同意了吗? 冯永微微一笑。 “文轩,护羌校尉一职,有单独统兵之权,又统雍凉羌胡诸事,可谓位高权重。” “而我去年不过二十二,就能担任此位,你可知为何?” 李遗张了张嘴,然后又皱起了眉。 “自然是兄长劳苦功高,又才高服众,加之在陇右胡人各部族当中威望甚重。” 赵广在一旁毫不犹豫地说道。 冯永看了一眼赵广。 你这话让我怎么接? 我是应下呢,还是不应呢? 应下的话,会不会脸皮厚了些? “兄长觉得,难道还有别的原因?” 李遗方才张嘴,其实也是想说这个话。 “有。”冯永点头,“丞相那时还跟我另讲了一番话。” “丞相说,大汉这近十年来,连失大将,谋臣,更别说曲长、屯将等,足有近千余人,此皆精锐。” 荆州之失和夷陵之败,当真是差点抽干了大汉的所有元气。 “陇右之战,虽说是将士用命,但也是天祚大汉,方有此大胜。” 虽有陇右大胜,但冯永知道一件事,那就是诸葛老妖私下里,其实对这次的北伐将士并不是很满意。 原因很简单,除了他亲自率领的虎步军,以及自己所领的南乡军。 剩下的将士,从上到下,远远达不到军令肃整的要求。 马谡、李盛、黄袭等人,就是其中的代表。 军纪号令不明,将领经验不足,在关键时刻将士容易全面溃败等等,问题极为突出。 李盛守城,不战而逃,马谡领军,一触即溃。 更重要的是,一败之后,兵将不复相录,兵不见将,将不见兵,各自争相逃命。 所以诸葛老妖在北伐结束后,大力提拔了一批在北伐中表现良好的将领,比如说姜维,柳隐等。 同时还加紧训练士卒,厉兵讲武,严肃军纪。 自己以这般年纪就能开府领军,除了功劳,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大汉军中将领的断层与短缺。 “此次北伐,军中将领好歹还有好些人被提拔了起来。” 说到这里,冯永又是冷冷地看了一眼赵广。 赵广缩了缩脖子。 他已经做好了挨兄长骂的准备。 哪知兄长却是没有提起他:“但军中精锐,却并非一朝一夕所能成军。” “以前唯有经过不断征战,方能从死人堆里挑出精锐。但陇关与街亭两战,我向丞相证明了,其实还有另外一种方法可以练出精兵。” 李遗几人都知道冯永所说的方法是什么。 “可是兄长,这种方法,糜费极高,大汉就算有心,只怕也是无力承担得起。” “精锐嘛,糜费哪有不高的?”冯永叹了一口气,“谁也没敢指望大汉军中全是精锐。” “所以这个讲武堂,丞相只给了一个名义,归大将军名下所辖,但费用由护羌校尉府想办法。” 毕竟出来的学生都是入到护羌校尉府军中,费用肯定是要自己出的。 “大将军?大汉现在好像没有人任大将军之职吧?” 赵广嘀咕了一声。 冯永忍不住地怒视赵广。 是不是觉得我不骂你,你就可以开始跳了? 赵广又缩回椅子里。 只是他的话却是提醒了另外两人。 不说是李遗,就是李球,听到赵广的话,心头猛然一跳! 大将军? 丞相让讲武堂归于大将军名下,是什么意思? 大将军的特殊地位,由不得他们不多想。 按理说,原本大汉三公之中的太尉,是大汉最高军事统帅,掌四方兵事功课。 负责全国军官的考核,每岁末,评定等次,上奏皇帝,作为军官升迁、降调的依据。 但在经过光武皇帝削减权力后,大汉三公:太尉、司徒、司空,名义上虽为最高官职,但并无实权。 三公之上,原本还有一个上公太傅,乃是太子的老师。 待太子登基后,太傅大多会录尚书事,算是实际上的丞相。 只是后汉中期以后,太后临朝称制,外戚多以大将军执政,所以太傅也逐渐成了荣誉职位。 所以到了现在,掌有实权的三个职位分别是:大将军、大司马、丞相。 大汉现在既无人任大司马,也无人任大将军,唯有丞相一人。 “咳!说讲武堂呢,”冯永咳了一声,打断了几人的浮想联翩。 “讲武堂归谁管,那是丞相要考虑的事。但丞相确实是已经答应了可以在南乡开讲武堂。” 讲武堂归谁的名